资阳的前身为原县级益阳市,自秦置县。据《周礼》记载:天下分九州,益阳地域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益阳属楚地(战国时为楚黔中地)。公元前223年(秦始皇二十四年)秦灭楚,益阳转属秦国,为长沙郡属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始置益阳县,以地处“益水之阳”而得名,仍属长沙郡。当时益阳县包括今桃江、安化、
新化、冷水江、沅江等县市全部,及宁乡、涟源、新邵等县市的部分地方,在过去的2000多年间,益阳历经各朝各代均为县治。三国时属衡阳郡。隋朝先后属潭州和长沙郡。五代属潭州。宋朝先后属鼎州、
潭州。元朝升为益阳州,属天临路。明朝复为益阳县。清朝属长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