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现向区委、区政府报告我镇2025年度工作计划。
一、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书记抓、抓书记”的工作要求,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履行党建“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细化镇村两级、班子成员和站所党建清单,形成上下联动、工作结合、双向用力的党建工作机制。二是抓好党员教育。抓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丰富主题党日内容。加强流动党员联系和管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教育培养工作,抓常抓细抓长“大走访”,收集“微心愿”,常态化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全面提升党员政治自觉性,激发党员率先垂范作用,引导党员积极投身村级治理工作。三是抓好党建带动。落实党建统揽全局要求,坚持将基层党建工作与各线工作相融合,提高党建意识。加强在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深入开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调研,探索特色产业培育,逐步壮大产业增活力。全面提升党组织发展能力,加强“五位一体”基层治理机制发挥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加快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一是做优做精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特色品牌,着力培育发展蔬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电商直播等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特”的产业格局。二是扛牢粮食安全重任。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将在大面积复垦区域启动山水项目建设,改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优势品种选育推广,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水平。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打好优化发展环境持久战,贯彻落实“三项行动”工作精神,坚持以现场督导、月调度、月通报等形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积极落实“营商码”赋码访企工作,切实规范涉企检查等行为,提高企业满意度。
三、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抓项目储备促发展。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把政策变成项目,对契合我镇实际的重点产业项目进行深度市场化包装,加快项目对接、引进和落地速度。精准对接国家、省、市、区资金投向和重点开发导向,进一步分类别、分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二是抓项目建设夯基础。稳步推进益常高速复线扫尾建设,保障益常高速复线迎风桥段加速推进。稳步推进319国道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新塘上游农贸市场提质改造项目、迎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迎丰水库除险加固及沅迎110kV项目建设。三是抓项目对接促振兴。以乡村振兴发展为契机,积极对接上级有关部门,扎实有序推进乡村示范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改造,实施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厕所改造、环境整治、道路通畅、污水处理、河沟渠塘疏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改善、村庄绿化、亮化等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
四、不断深化农村事项改革
一是深化人居环境改革。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深入推行垃圾分类减量,规整农户菜园、厨房和房前屋后卫生、农村厕所改革,倡导农户健康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二是深化污染防治改革。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化肥用量,推进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做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确保粮食安全;加强秸秆禁烧、烟花有序禁放和工地扬尘防治等大气治理,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污水治理,全面推进“三长制”,做好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三是深化乡村发展改革。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的“四会”基层治理新模式,持续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各村实现乡村治理有序有效、乡风民心崇廉向善、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五、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深化区域协助联动。主动融入“强中心城区”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与周边乡镇协调发展联席机制,深化与学校的教联体合作关系,重点打造“教育小镇”目标优势,推动消费提质扩容。大力发展农村直播经济,完善交通路网,让农村商品更好更快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二是加强城镇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马路市场”、交通顽瘴痼疾的治理,巩固创文巩卫成果,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经济活跃,出行便利的迎风桥镇集镇。三是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坚持“政府统一规划,市场投资为主,鼓励各方面参与”的原则,引入社会力量,采取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管理,实现建筑整齐、街道整洁、绿化亮化的城镇新面貌,营造文明的经营秩序,优良的治安秩序,繁荣的文化娱乐氛围。充分发挥迎风桥交管站的作用,营造畅通、有序、文明、守法的交通环境。
六、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一是积极保障民生。持续抓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社会救助,强化对困难家庭、弱势群体的帮扶,做好各项补贴等兜底保障工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行动,构建更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防范化解风险。加大经济、民生、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的摸排、管控和打击处置力度,切实防范化解涉众型非法经营风险。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规范财政收支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守“三保”底线。三是创造和谐治安环境。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严格落实信访、热线工作责任制,积极推进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制度,大力化解信访积案。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建设平安迎风。加强公安消防安全监管,高度重视校车安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