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措施,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作用。为创新投融资渠道,2024年1月24日,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资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实施方案(试行)》(益资政办发〔2024〕1号)。
《方案》制定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创新,构建财政投入、主体自筹和金融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和《湖南省地方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DB43/T876.1~10),因地制宜实施“小田改大田”,开展耕地地力提升,配套灌排设施、田间道路、配套林网、输配电设施及科技措施,确保亩均投资标准达到3000元以上,全面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标准和建设质量。资阳区2024年拟实施2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投贷联动项目。
《方案》制定的主要工作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由政府统一规划设计,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审批立项。项目投资主体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包装、运营建设项目。二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坚持规划先行,统一编制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在乡镇申报实施的行政村中,优先选择流转率较高、新增耕地潜力大、群众基础较好、土地平整且连片面积较大的整村(片)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带。以点带面,逐步完成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三是统筹推进,突破瓶颈。由区级领导牵头,会同区政府办、区财政局、资阳发展集团、区工信局、区林业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水利局、区经管站、区民政局、试点乡镇等单位,成立工作小组,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着力突破多元投入不足、投资标准不高、建后管护不到位、已建项目难以持久发挥效益等瓶颈。四是坚守底线,政策支持。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不减少耕地的前提下,通过财政资金补助、新增耕地指标认定及交易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创造条件。
《方案》制定的主要保障措施,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区人民政府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区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上级相关资金、指标和奖励,区经管站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区自然资源局加快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区财政局按程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项目乡镇积极协调,保障施工环境。二是加强资金监管。项目资金原则上主要用于田块整治、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田间道路、输配电等工程建设方面。项目设计费、监理费及管理费依法依规从财政补助资金中统筹考虑,计入投资总额。对项目验收合格且亩均投资达到3000元及以上的(以审计或财政部门的结算审定金额为准)项目实施主体,按照约定的金额给予财政资金补助。三是加强后期管护。加强新增耕地后期保护利用,实施主体原则上应另行安排不少于5年的后期管护资金,纳入项目预算,按年度及管护落实情况分批拨付给新增耕地种植户,专项用于后期管护。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资阳区公众信息网及融媒体等平台,加大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宣传力度,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