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镇:秸秆变“宝贝”绿色循环促增收
索 引 号:zyqstz/2025-2087667 发布机构:沙头镇 发文日期:2025-08-11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七月盛夏,早稻收割正酣。在沙头镇的万亩稻田示范片里,收割机穿梭往来,金色稻穗颗粒归仓。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收割机尾部都加装了粉碎机,原本可能被焚烧的秸秆,被瞬间粉碎成细密碎屑,均匀抛撒在田垄上,以“沃土养分”的新身份回归农田。

  “一烧了之”曾是秸秆处理的老办法,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资源。如今,沙头镇探索出“疏堵结合、以用促禁”的多路径利用之道,让昔日的“生态包袱”加速转化为“绿色财富”。

  “粉碎还田”是沙头镇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方式。全镇84台收割机全部加装粉碎机,在收割时同步完成秸秆粉碎。这些碎屑被均匀抛撒在田间,成为天然的“营养餐”。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构建起“收获—粉碎—还田”的农田绿色循环链条,既从源头避免焚烧污染,又减少化肥使用量,让农田更“健康”。目前,沙头镇3万多亩早稻已经全部收割,进行粉碎还田。

  除了粉碎还田,秸秆打捆回收也是沙头镇的一大妙招。收割机收割后,秸秆平摊晾晒,打捆机随即作业,将秸秆压成圆筒状捆包。每亩地平均能打出1至1.5个秸秆捆,每捆重500斤左右。这些秸秆捆被统一运送销售,用于饲料、肥料发酵等。沙头镇将设立1镇级秸秆利用收储站、3村级秸秆利用收储站,用于秸秆打捆回收、存储,4个秸秆利用收储站大约能存储7700吨秸秆。

  为让秸秆有稳定的“出路”,沙头镇前期秸秆收储企业达成协议,引导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对接。计划由合作社采购3套打捆设备,联合企业开展全镇秸秆秆统一收集、储存、运输一体化作业。如今,秸秆不再是难题,反而成了保生态、促增收的“香饽饽”。

  下一步,沙头镇将持续扩大农机投入,新增秸秆粉碎和打捆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同时,深化与收储企业的合作,拓展秸秆饲料化、能源化等利用渠道,既当农田的“生态修复师”,又做农户的“增收好帮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