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决策部署,以林长制为抓手,合理利用当地森林资源,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在传统的花卉苗木产业基础上再升级,逐步建立起以木槿产业为主、油茶和苗木产业为辅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木槿,乡间称之为“懒家柳”,属夏花植物,花期5-9月份,为益阳的地域性特色植物,是资阳区的“区花”,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应用传统。资阳区大力推广木槿种植,从最初的观赏,到食用、药用、日化品开发,再到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稳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不断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一、高位推动,为产业发展赋能
资阳区成立了由区四大家领导牵头的全区木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协,负责牵头协调木槿产业发展日常相关工作,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政府补贴,从初期仅免费提供木槿苗到给予新种植木槿每亩2500元补贴,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资阳区积极与国内首位对木槿品种分类研究的中南林科大教授王晓红及其团队对接,从木槿种子资源引进与收集、种子创新、品种分类、环境影响、产业化推广等科研、生产与社会服务方面,以新质生产力促“产学研”深度融合。资阳区启动了木槿花食用安全地方标准编制工作,获省卫健委立项,出台了湖南省木槿食用安全地方标准并挂网公示,发展瓶颈不断突破。由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编制的《资阳区木槿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通过专家评审,为资阳区未来木槿产业发展提供了详细的作战图。《规划》遵循“聚共识、提质效、强龙头、壮主体、兴业态、补短板、延链条、树品牌、推文旅”的总体思路,确立了“一区六高地”的战略定位,构建了“一核一轴、两园三区”的木槿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以花为首、一花十品”的木槿产业集群发展。根据规划,到2027年,资阳区木槿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木槿种植面积达4万亩,鲜花产量4万吨、鲜叶产量2万吨,全产业链综合总产值达20亿元。资阳区将成为中国木槿第一区(县)、中华木槿文化主要发源地。
二、规模经营,为产业发展壮势
资阳区加快林地流转,在农户自主自愿、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引导林业经营者通过市场化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全区木槿种植面积已近万亩,新增木槿规模种植面积超5000亩,有9家企业和合作社参与木槿种植产业,120多家市场经营主体加入上下游产业链。其中,木槿花宴、木槿花茶、木槿花酒、木槿花面、木槿花饼、木槿花咖啡、木槿洗浴用品、木槿化妆品等产品颇受市场欢迎。同时,结合市民乡村旅游、学生社会实践等国家重点支持方向,精心打造以木槿花海+特色民宿+文化体验为特色的木槿文旅路线,大力开发木槿系列文创产品和伴手礼,形成木槿旅游经济带,木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初显。相较2021年,资阳区涉足木槿产业的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从10多万元增加到了目前的30余万元。种植三年以上的木槿植株,农户每亩产值高达15000元,纯收入每亩增长可达6000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26000元,林业收入占比最高可达82%,平均超30%。2023年,全区木槿产业综合产值已逾亿元。
三、深化林改,为产业发展护航
资阳区积极稳妥推进林权流转让木槿产业有“地”可用,木槿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示范作用,让农民有盼头,尝甜头,愿意把自己的林地投入到林业产业中来;围绕“放活经营权”,深化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让木槿产业有“地”敢用,在不突破年采伐限额的前提下,依法放活采伐人工商品林、简化申请程序、加强审批服务指导下基层、全面推行便民“一站式办理”、同步办理附带性林木采伐等工作。通过多措并举,极大地激发了农户参与木槿产业的积极性,昔日无人关注的丘岗山地,如今成了农户眼中的“绿色银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它让资阳区木槿产业更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金山银山的坚实支撑。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资阳林业产业将更加繁荣兴旺,生态环境将更加美好宜居,人民群众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