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区全力构建县域立体式商业体系
索 引 号:zyqswj/2025-2083249 发布机构:资阳区商务局 发文日期:2025-07-17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盛夏时节,资阳区明清古巷里,擂茶、甜酒、麻辣烫等最本味、最传统的地道小吃,成为穿越历史而来的人间烟火,备受市民游客青睐。这个以老益阳形态底色、新益阳形象风貌为特色,用“活着的历史”秀出城市的个性IP,彰显着千年古城的生气、活力与发展张力。近年来,资阳区以智慧商圈为核心、以城乡融合为路径、以业态创新为引擎、以场景拓展为抓手、以体系完善为支撑,全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创新、消费便捷的县域立体式商业体系,有效释放了经济发展活力。今年1-5月,资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7亿元,同比增长6.6%。

  城区是县域商业的核心载体。资阳区以规划引领、业态升级、便民服务为重点,推动城区商贸从“传统集贸”向“智慧商圈”转型,从“零散分布”向“集聚发展”升级,不断打造品质消费标杆。整合商业样板街、桥北大市场等核心载体,串联明清古巷、青龙洲公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一核多区”格局。针对老城区市场分布不合理、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重点推进桥北市场群、鹅羊池商圈、马良商贸城等核心商圈的规划升级。完成红联大市场、学门口市场等6家城区农贸市场改造,配套建设停车场、冷链仓储等设施,彻底解决“脏乱差”和交通拥堵问题。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为单元,布局便民商业网点,构建“15分钟步行可达”的便民生活服务圈。去年汽车路街道人民路社区、大码头街道金花坪社区、大码头街道建新里社区等3个社区成功入选省级便民生活圈示范名单。

  乡镇是连接城乡、服务农村的关键节点。资阳区以“六个一”工程为抓手,推动乡镇商业网点全覆盖、功能全升级,进一步扩容乡镇商贸,夯实农村消费基础。针对农村商业“小散弱”问题,优先在长春镇、新桥河镇等中心镇布局商贸综合体,引入连锁超市、品牌餐饮、家电卖场等业态,辐射周边村庄。目前,乡镇商业网点覆盖6个乡镇,覆盖率100%,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并在新桥河镇、迎风桥镇等传统集贸镇划定固定摊位区,引导流动商贩“退路进市”,完成沙头镇海南塘、迎风桥镇上游等6个乡镇农贸市场改造,乡镇集市环境和经营秩序显著提升。

  物流是县域商业的“血脉”。资阳区以“快递进村”和“农产品上行”为核心,构建“县级仓储配送中心—乡镇中转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物流网络,打通城乡流通“最后一公里”。已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快递中转站6个、快递进村服务点88个。创新“物流+电商+农产品”模式,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50余名,建成紫薇村电商孵化基地和村级电商服务站10个,培训农村电商人才3000余人次。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下沉乡镇,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冷链仓储、电商直播等业态,推动农产品上行。

  资阳区还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消费潜力。以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推动商业与文旅、生态、民生服务深度融合,持续释放消费潜力。精心打造“资阳不夜城”,整合资江西路美食街、明清古巷、大码头等“夜间经济消费聚集示范区”,引入专业运营企业,推出沉浸式演出、网红打卡点、篝火音乐会等消费活动。聚焦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组织开展“以旧换新”,依托乡镇集市、文化节庆等场景,举办特色促销活动。依托青龙洲公园、紫薇村景区等文旅资源,开发景区购物、农耕体验、非遗研学等特色项目,大力推动农家乐发展,促进旅游消费与商业零售协同发展。推出“资阳有礼”区域公用品牌,整合松花皮蛋、小郁竹艺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景区专柜等渠道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