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交织的时代浪潮下,数字贸易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提到,我国数字贸易蓬勃发展,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亮眼: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达2.13万亿元,同比增长5.3%;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双双刷新历史纪录,彰显出我国在数字贸易赛道上的强大动力与无限潜力。
这一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我国数字经济多年沉淀厚积薄发的成果,也是契合全球商业演变潮流的必然走向。数字技术打破了时空壁垒,让服务能跨越国界瞬时交付,使商品交易在虚拟平台上高效流转,极大地拓宽了市场边界,降低了交易成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发展创新等一系列要求,这些重要指示将数字贸易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凸显了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进一步强调了要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促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合力,为我国数字贸易的未来发展明确了路径和任务。
商务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围绕“政策、主体、开放、合作”四个关键词精准发力,为我国数字贸易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政策,堪称数字贸易稳健发展的基石。政策的扶持绝非简单的资金补贴,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体系构建。落实《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犹如为行业打造统一“度量衡”,各地依循标准规范行事,能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与无序发展;加快数字贸易领域标准制订并推动其国际化,意味着我国数字产品与服务将手握国际市场“通行证”,抢占规则话语权;建立健全数字贸易统计监测体系,则是给行业装上“晴雨表”与“体检仪”,精准洞察发展态势,为政策微调、企业战略调整提供关键依据。
壮大经营主体,是为数字贸易注入源源不断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领军企业仿若行业“领头羊”,凭借雄厚的研发实力、海量的用户基础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引领技术革新潮流,拔高整个行业的发展天花板;中小型数字贸易企业也绝非“配角”,走“专精特新”路线,深耕细分市场,以灵活多变、特色鲜明的产品服务,填补市场缝隙,满足多元需求,共同编织起数字贸易的繁荣生态。政府应化身“园丁”,用政策雨露滋养企业,促其茁壮成长。
开放,是数字贸易的天然基因,更是国际竞争力的“磨刀石”。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才能吸引全球顶尖数字企业、前沿技术与充裕资金纷至沓来,形成“鲇鱼效应”,激活本土市场活力;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治理体系,是在安全与效率间寻求精妙平衡,既要守护国家数据主权、公民隐私,又要让数据“活起来”,驱动跨国业务高效运转;抓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明确规则底线,赋予企业更大经营自由,激发市场创新潜能。
深化国际合作,彰显了我国作为数字贸易大国的担当与格局。积极投身世贸组织电子商务谈判,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完善贡献“中国方案”;加快融入DEPA、CPTPP协定进程,对标国际一流经贸规则,倒逼国内营商环境革新;强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多双边合作,更是契合我国“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输出成熟数字技术与模式,携手沿线伙伴共享数字红利。
数字贸易的征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漫漫征途。从政府到企业,从学界到行业协会,各方需凝聚合力,紧扣政策指引,夯实主体力量,秉持开放胸怀,携手国际伙伴。唯有如此,方能在数字贸易的汹涌浪潮中把稳航向,让中国数字贸易巨轮破浪前行,驶向全球经济的浩瀚深海,收获源源不断的发展硕果,为世界数字经济发展注入强劲且持久的“中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