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制约消费的突出问题及扩大消费的意见建议
索 引 号:zyqswj/2023-1748633 发布机构:资阳区商务局 发文日期:2023-04-11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2023年,受国际局势变化以及三年疫情防控的影响,我区城乡居民的消费欲望被抑制,市场消费活力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 

一、促进消费面临的突出问题

连续三个年头的疫情防控给我区消费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市场抑制因素尚未完全消退,重振消费市场,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面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物价上涨,抑制居民消费需求;二是收入下降,影响居民消费欲望;三是消费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信心。

(一)物价上涨。今年1-3月份,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势。以2023年2月份为例:一是大米、食用油价格及供应情况。大米零售价5.28元/公斤(批发4.5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6%;桶装调和油12.5元/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8%。二是肉类、鸡蛋价格及供应情况。猪肉零售35元/公斤、牛肉零售100元/公斤、羊肉82元/公斤、鸡肉2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均在8%以上;鸡蛋13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12%;鱼类均价18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为11%。三是蔬菜价格及供应情况。各类蔬菜均价8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为10%。四是成品油市场价格极不稳定。一段时间以来,受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影响,油价飞涨,以92号汽油为例,高峰期价格接近8元/升,涨幅惊人。今年1—2月份,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35亿元,同比增长仅为6.4%。从数据可以看出,物价普遍上涨,居民消费市场受到不小冲击。

(二)收入下降。受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导致许多行业不景气,企业不得不进行降薪、裁员甚至关门歇业等手段进行自救,导致不少从业者失业,一时无收入来源。其中餐饮业最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1-12月份疫情放开期间,全区餐饮业从业者失业率达25%以上。区内部分中小企业发展也举步维艰,多数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不顺的境况下,无法正常支付员工的工资,导致很多从业人员收入锐减。部分企业员工的收入下降20%以上,收入降幅明显。在房贷、车贷、信用卡还款等刚性压力下,个人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压缩。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削减,直接导致消费欲望降低,对居民消费提振和回补产生巨大障碍。

(三)市场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家庭会普遍调整消费预期。部分抽样调查显示,区内一般居民在疫情过后大多不会进行补偿消费,会选择削减不必要开支增加储蓄。后疫情阶段全国经济进展的不确定性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居民的消费意愿削减、储蓄倾向增多。居民消费预期普遍疲软。据初步调查,全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普遍削减25%-30%。在家庭消费支出排序中,1-3月份,食品、医疗和教育成为城市居民家庭支出最多的三项,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和汽车购房是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的重点。居民对将来的不确定性导致消费预期的转变,将可支配收入更多用于储蓄和必需品的购买,抑制非必需品的消费需求。

二、扩大消费的意见建议

随着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复苏的步伐加快,供应端的发力亟待需求端的匹配。要全力提振消费市场,加快消费回补、释放城市消费潜力,在需求端为居民努力营造“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的市场氛围,提升消费者信信,在后疫情阶段保障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一是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受其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必须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努力提高居民的当前可支配收入。 

二是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有乐观的收入预期。  

三是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必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