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五位一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绘就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索 引 号:zyqfpb/2023-1742667 发布机构:资阳区乡村振兴局 发文日期:2023-03-29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近年来,益阳市资阳区沙头镇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抓手,通过“1+4”,即“1”以党组织为领导,“4”为村民议事会议决、村民委员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村级合作社运营的“五位一体”模式,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提高村级组织自我保障、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现代农业改革发展之路。沙头镇特色农产品“长白丝瓜”声名远播,被中央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富兴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20余万元,带动周边120户农户发展丝瓜种植600余亩,实现产值1200余万元,2021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党建引领,凝聚集体经济发展新合力。坚持党建引领,强基固本,把党建工作放到全镇发展大局谋划部署,强化村党组织领导地位,着力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一是抓头雁强带动。扎实开展党的工作,紧紧围绕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配优配齐“两委”干部,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推动党建与乡村发展工作有机融合,助力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壮大。二是抓队伍强素质。筑牢政治意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严肃组织生活,常态化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开展学习,老带新、强带弱,营造“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三是抓管理强造血。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牵头引领作用和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村委监督的运行模式基本成型。如富兴村注册成立了“富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村总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1名村委干部总负责,村务监督委员会和合作社监事会负责对合作社的经济行为进行“双重”监督管理。

多元融合,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支柱。依托各村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现代综合农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一是拓展产业链条。抢抓政策机遇,结合民主垸的种养殖业优势和交通优势,初步建成占地2.3亩、库容1200立方米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该冷链仓储600立方米库容为本合作社储存果蔬,空余库容提供给当地村民免费储存;另600立方米与企业合作,预计每年可获得分红12万元。同时,与艾华集团等大型企业签订一站式农产品配送协议,集中收购周边农产品、减少销售环节、蔬菜直达企业食堂。二是丰富特色产品。集体经济最发达的富兴村以“多业态复合”类型为主,重点发展三产交叉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特色农产品种植方面,合作社以观光、采摘农业为特色,大面积种植优质葡萄、芦菇、长白丝瓜、湘莲、黑玉米等,提升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在制种基地方面,合作社与区农业农村局合作,打造了150亩育种基地,建立芦菇特色产业基地,同时与“辣妹子”签订包销合同,帮助周边群众解决芦菇销售问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赋能新型业态。在镇域范围内大力挖掘乡村绿色生态、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建设,不断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在富兴村新建农产品展示中心,用于农产品展示、餐饮接待,引进本地创业青年经营,每年分红收入18.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同时,对周边村屋立面进行美化,带动农户发展特色民宿,搭上集体经济发展的顺风车。

共建共享,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强化群众集体意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动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推动形成人人遵守村规民约,人人支持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释放自治力量。积极发挥村民在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为阵地,党员为关键,村民参与”的大调解模式,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立产业发展协会、丝瓜协会、乡贤参事理事会、爱心协会等社会组织,以产业发展协会为依托,鼓励农户以农田和土地入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二是强化法治保障。不断巩固“四位一体”村级自治成果,进一步完善民主议事程序、村民自治章程、公开办事程序,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产业有序发展。三是弘扬德治文化。结合村情民情和党员积分管理,一户一档建立村民道德档案,实行村民积分制管理,村委会根据道德档案积分情况,推荐村民就近就业。开展“平安家庭”“产业发展先进户”等评比活动,全面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村民为集体义务筹工筹劳,村集体经济发展凝聚力不断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