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机声隆隆,一台台稻草打捆机正在地里来回穿梭,将秋收后的秸秆一捆捆打包成型堆成一排,然后装车运往收储点。回收后的秸秆有的运到养殖场当饲料,有的运到肥料厂加工成有机肥,有的运到工厂加工成草绳草席,过去焚烧污染环境、不焚烧加重病虫害的“生态包袱”变身为“绿色财富”。
资阳区新桥河供销惠农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在资阳区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积极打造“十代服务+N”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探索秸秆回收综合利用途径,既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取得变废为宝的经济效益。该中心已累计投入118万元购置半喂式收割机5台、自走式稻草打捆机3台、捡拾打捆机2台,完成资阳区范围内3000亩稻田的秸秆回收,回收秸秆600余吨,吸纳周边农户近50人就业。
通过回收综合利用,解决了秸秆禁烧后“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变“堵”为“疏”,不仅可以减少秸秆露天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稻田的病虫害,同时还可以减少农田的重金属含量,提升来年水稻的品质,实现了一举多得。
据了解,近年来,资阳区供销社持续深化供销综合改革,全力服务乡村振兴,以促进粮食生产安全为目标,以大力实施“强基强能”工程,全面推进“两个到户”工作为抓手,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民“三盼”,升级“十代”服务,破解“谁来种田,怎么种粮”的难题,着力主体培育、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十代”为农服务的层次和水平,全面推广从一颗种子到一粒大米的“十代”服务(代购种育秧、代翻耕、代测土配肥、代抛插、代统防统治、代收割、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今年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中,完成购种育秧3.05万亩、机耕机抛机插4.1万亩、机收2.7万亩、测土配肥9.14万亩、病虫草害防治16.46万亩、飞防服务67万亩次、加工大米0.8万吨、烘干稻谷2.54万吨、销售稻谷1.9万吨,农田生态修复治理15600亩,为农民节支630万元以上,安排劳动力就业7661人,直接带动农户3996户,间接带动农户1.9万户以上,实现经营收入1.923亿元,实现利润706.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