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早稻收割季节。连日来,资阳区各乡镇的田野里,收割机来回穿梭于金灿灿的稻田,确保早稻及时收割,颗粒归仓。
近日,在迎风桥镇左家仑村,4台收割机在抢收稻谷,一群飞鸟追着收割机跑;两台拖拉机轮流运粮,及时把新收稻谷送往益阳明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烘干。种粮大户陈立新站在田边打电话,一台收割机突然卡住了,他立马联系不远处的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上门帮忙检修。富佳科技农机技术员、黄花仑村村民龚国辉就在附近收稻谷,赶到现场察看收割机的情况,拨一拨、调一调,不过十来分钟,机器又能下田作业了。
迎风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室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郭晴正在对新抽样的一批稻谷进行质量检测。今年,资阳区已提前对全区检测设备作了摸底调查和保养维修,还组织各乡镇业务骨干、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合作社技术员与职能机构质检人员开展粮食溯源政策宣传和检测技能培训。当前,全区各乡镇均已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明确网格监管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对种粮大户按区域点对点上门取样、散户每个组取一个样,对稻谷取样标记并检测,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一早,新桥河镇廖河村村民张平科家的稻田里,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63岁的张平科种了15亩田,年初就和明天农业签订了“十代”服务协议,由公司提供购种育秧、翻耕、抛插、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收割、稻谷烘干、储藏、加工、销售等水稻生产机械化“十代”服务。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如今当起了“甩手掌柜”,每亩还能节本增效200元。“以前‘双抢’至少要忙半个月,现在一个电话,两三天就可以搞定,‘机子’都装了北斗,厉害得很!”张平科感慨不已。
张平科说的“机子”,就是明天农业的旋耕机、抛秧机、收割机、飞防无人机等农机设备。今年夏收, 公司在机抛机插、飞防等环节安装了北斗导航,作业更精准、更稳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5万亩。
今年,资阳区早稻种植面积26.9万亩,从6月底开始收割。至7月14日,已完成50%的早稻面积收割、20%的晚稻面积抛插,预计7月底可完成“双抢”,落实晚稻播种面积28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