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情报(2022年第4期)
索 引 号:zyqnyncj/2022-1576548 发布机构:资阳区农业农村局 发文日期:2022-05-05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据调查,今年我区二化螟有效虫源田冬后基数平均每亩3474.7条,比2021年同期增加近1000条。灯下始见蛾4月12日,4月20日进入盛蛾期,蛾峰期为4月27日,蛾峰期单灯蛾量327只,比去年多150只。主要蛾量集中在4月下旬。5月5日调查,平均每亩卵量71.8块,最高128块.平均枯鞘株率0.1%,高的已达0.8%。随着气温升高,迟化蛾继续产卵,田间累计卵量将继续增加。预计卵孵盛期5月7-13日,卵孵高峰期5月9日左右。预计一代幼虫高峰期平均虫量在4000条以上。综合冬后基数调查、灯下调查和田间调查,结合我区水稻种植结构、品种布局和气候情况以及周边县市区发生情况分析,今年我区一代二化螟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1万亩左右。

受育秧期间温度变化大、多雨、寡照等不利天气的影响,早稻播种期相差远,播插方式多样,秧苗素质不佳,田间苗势参差不齐,第一次病虫防治容易被忽视。5月中上旬雨晴相间,气温适宜,加上稻瘟病易感品种面积较大,稻瘟病发生危害风险较大,特别是秧田未预防稻瘟病的湘早籼6号、32号、24号、45号等品种易发生叶瘟。

一代二化螟防控是全年二化螟防控的关键,只有打好第一次战役,降低害虫基数,才能减轻后期防治压力,减少损失。各乡镇农技站,要积极宣传指导,及时发放病虫防治通知单和微信传递病虫情报;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要按照病虫情报要求,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及时开展防治;广大种田农户,要彻底改变以前“前松后紧”、重治轻防的习惯,一定要打好第一次药,防止二化螟暴发成灾。施药后,各服务组织的区域服务站、种田农户要在5-7天内认真观察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不好的要及时补药。

防治措施

1 防治时间:5月9—14日。

2 防治对象田:所有早稻田。特别关注一季稻区的插花早稻。

3.防治对象:主攻一代二化螟,兼治大螟,挑治稻瘟病,新桥河、长春、迎风桥等地防治稻秆潜蝇。

4.防治药剂:防治二化螟、大螟:生物农药推荐使用金龟子绿僵菌(80亿孢子/克以上)、苏云金杆菌,化学农药用20%氯虫苯甲酰胺+5%阿维菌素(或10%阿维氟铃脲或阿维·甲氧虫酰肼)。防治稻秆潜蝇加高含量吡虫啉;防治稻瘟病加75%三环唑或9%吡唑醚菌酯微嚷悬浮剂(芸乐收、“稻清”)、或40%三环唑·丙环唑等。

5.防治方法:田间保持5厘米水层,电动喷雾器用足30公斤/亩药液,飞防用足1200毫升/亩药液。

坚决遏制农药包装废弃物乱扔乱弃现象,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