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特色产业建设为抓手,以打造PCB“第三极”为目标,着力将资阳建设成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工业运行方面。全区有规模工业企业153家,1-2月份,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5.3亿元,同比增长17.28%;规模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速为10.3%,排名全市第二;工业投资增速为29.8%,排名全市第二;工业技改增速为87.5%,排名全市第一;预计一季度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17.9%,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速排名全市靠前。随着全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大批新兴产业落户资阳,给全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血液,推动了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预计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工业技改投资60%以上。
(二)企业帮扶与“纾困增效”方面。一是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其他区委常委和副区长刘作恒任副组长,实现了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全体区级领导共抓企业帮扶工作的氛围;二是扩大了帮扶覆盖面,以前只是帮扶重点企业,今年是辖区内规模工业企业全覆盖,对帮扶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三是加强调度制度。区帮扶办坚持月调度、季通报,区帮扶领导小组坚持季调度、半年点评,全面调度企业帮扶工作。建立问题销号制度。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解决后及时销号;对暂时未解决的,继续督办直至解决。建立督查督办制度。区帮扶办会同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不定期督查各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四是齐抓共管。至4月份,共收集133家规模企业需政府协助解决的问题58个,正在交由问题对应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中;五是持续推进“纾困增效”。我区将“纾困增效”专项行动作为企业帮扶工作重点,出台了“纾困增效”专项行动方案,共梳理出存在亏损企业5家,收集企业存在的问题4个,所有问题正在加快处理中。
(三)“僵尸(困难)企业”清理方面。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黄瑛区长任组长,曾波副书记任第一副组长,刘作恒副区长、盛焱副主席、黎浩书记、毛国军同志为副组长、工信局党工委书记李炜为办公室主任的“僵尸(困难)企业”清理领导小组;二是扩大清理范围,由园区扩大到全区,由工业企业用地扩大到所有企业,由“僵尸企业”扩大到“困难”企业;三是精简工作内容,只做“腾笼换鸟”和资产收储,不再承担“转型升级”和“开工投产”工作;四是制定清理处置僵尸(困难)企业工作方案和奖励办法,明确了今年我区需清理处置的僵尸(困难)企业明单;五是启动迅速,区法院正在收集僵尸(困难)企业相关违约原始证据,4月份将开庭起诉3家僵尸(困难)企业,通过加速清理僵尸(困难)企业收储土地或腾笼换鸟,使园区能招来新的符合资阳产业以展的优质企业,为资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项目建设方面。全区共推荐市级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86个,预计争取项目资金1700万元;拟推荐鸿源稀土等5家申报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税收增量奖补资金,预计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以上;省级5个100重点调度项目2个(明正宏、金康线路板);共有制造强省拟入库项目25个。
(五)企业培育方面。今年以来我区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集中力量培育壮大重点骨干企业。一是拟推荐鸿源稀土等6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湘味食品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凯清环保等4家企业已申报成功为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二是拟推荐奥士康等7家企业申报湖南省绿色制造体系创建项目;三是拟推荐明正宏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四是拟推荐宇晶机器等6家企业申报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五是拟推荐奥士康申报省级“5G+互联网”示范工厂。随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工作目标
2022年我区将全面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省、市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和区绩效考核的相关工作中争先创优。
(一)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一是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1%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6家以上,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7家以上,规模企业总量162家以上,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以上。二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新增深度“上云”“上平台”企业分别达30家、15家;三是完成好省、市、区的项目建设调度工作,全力为企业包装、申报项目,确保项目有效成功落地争取上级资金1926万元以上;四是完成上级下达5G基站任务,完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项目投资3.28亿元;四是紧扣省、区民生实事工作任务,立足职能职责,扎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
(二)企业帮扶方面。按照区级领导负责帮扶制度,为全区所有规模工业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对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区委组织部“党建引领 助力千企”的企业,安排专人盯办,定期通过调研、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主动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认真了解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协调解决力度,保障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企业入规方面。加快“小升规”步伐,以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小微企业为对象,建立重点培育企业库,及时跟踪在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引导企业应入尽入、应统尽统。加快新建项目“入规”,建立重点项目库,发挥产业项目建设对企业“入规”的促进作用。加强对规模以上在库企业的监测,精准定位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下且存在退规风险的企业,建立退规风险企业库,“一企一策”帮扶指导,努力稳定存量企业。确保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6家以上,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7家以上。加强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统计数据报送等工作效率,严守统计法律法规,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四)企业培育方面。一是培育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小巨人”企业等国、省工信部门认定的企业品牌3个以上,引导企业创建市长质量奖、驰名商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AAA级企业、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抢抓“全面注册制”机遇,推动生力科技等、三木电气等后备企业上市;二是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破零倍增”行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发明专利申请,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鼓励中小企业参加“创客中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培育“双创”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组织企业家参加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工程和领军人才培训班,拓宽视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五)推动数字化转型和5G建设方面。一是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深入实施“两上三化”行动,“上云”“上平台”企业分别新增20家、10家以上,重点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等数字经济应用示范。强化数字经济统计工作;二是完成上级下达的5G基站建设任务,确保《资阳区第五代移动通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打造一批国、省“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扎实完成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任务,提升农村通信网络。
(六)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反面。成立区级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调度2022年预安排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3.28亿元以上。确保35千伏牌口主变扩建、220千伏安化西输变电工程、110千伏大屋山等“投产一批”项目按期竣工投产。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落实电价优惠政策,全面整治用电秩序,实施农网升级改造。积极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和反窃电宣传,依法查处电力相关违法案件。
(七)“僵尸(困难)企业清理”方面。按照市场化原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采取合作收购、参股控股、联合经营等方式,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整合资源,做强做优做大一批龙头企业,盘活一批企业。深入研究兼并重组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准确研判困难面临的市场、财务、职工安置等方面风险,为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智力支撑。
(八)立项争资方面。落实产业项目建设年各项工作要求,重点做好“制造强省”项目、省“五个100”产业项目的调度推进、验收新进等工作。建立全区工信系统立项争资项目清单,“摸准、悟透、用活”国省项目资金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省“笼子”,确保全年为全区规模工业企业争取国、省、市工信系统项目资金1926万元以上,重点做好技改税收增量奖补资金申报工作。
(九)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相关责任,重点开展隐患排查,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指导和督促工业企业坚持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监督乡镇、街道、经开区物资保障的责任。持续抓好区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加大物资轮换工作力度。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一方面重点企业基数较大,增长空间小,增速拉动力度逐渐减弱。另一方面缺乏新的增长因素。受天气、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工业项目建设进度滞后,还未全面投产,无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莱通光学、星之源、高登电子、鑫铂利。同时,拟建项目目前大部分停留在土地报批和权证办理工作阶段,近期内还无法启动建设。
(二)工业企业的总量偏少。从数量上来看,资阳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为153家,在全市排名第六,与赫山区(343家)、桃江区(228家)和沅江市(190家)相比,还是有些差距;从企业规模看,大型龙头企业少,2021年产值达20亿以上的仅3家,10亿以上的也只有5家,5亿以上的15家,其他绝大多数企业体小力弱;从质量看,全区主要龙头企业数量少。其他企业研发投入不够,产品技术落后,更新换代能力不强;从税收总量看,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1亿元以上的仅1家,5000万以上的仅1家,总量偏低;从产业链看,全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行业有较完整的产业链,除奥士康、宇晶机器、维胜科技、明正宏等企业有上下游企业外,其他企业上下游基本没有产业链。
(三)企业招工难、留工难,结构性用工矛盾依然存在。目前,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工、技术工难找,部分企业反映高素质管理型人才难招,我区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企业所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够用,普通员工年龄偏大。现在信息来源渠道广,80后、90后劳动力进入服务行业的相对较多,进入工业企业的相对较少,加之务工人员普遍对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期望值升高,很多人希望去沿海等大城市发展,导致企业人员流动性大,技能人员缺乏。
(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虽然我区电子电路板企业聚集度较高,但主要产品仍以基础配件等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普遍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研究,认真谋划产业定位和发展战略;同时,部分企业虽已实现5G应用场景的初步尝试,但技术仅停留在简单的物流搬运、园区管理等单项应用,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没有实质性变革,与将5G技术应用于生产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中小企业入规方面,继续梳理并跟进好规下企业培育,积极引导已达规模但未入规入统的企业升规,做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另一方面,加快新建新投产项目的入规进度,争取早日纳入统计盘子,形成新的经济增量。
(二)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充分利用好湖南省电子电路板特色产业园这块金字招牌,全力主攻先进制造业,聚焦智能制造和5G+工业互联网领域,进一步加深奥士康、明正宏、维胜科技、好易佳等华为配套生产商企业与华为之间的紧密合作,打造湖南省最大的电子电路板产业特色发展高地和湖南省5G应用场景+智能制造发展高地。同时依托5G建设,打造一批5G示范应用场景,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杆,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二是依托湖南城市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等益阳市本土院校以及省内院校,搭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桥梁,积极推动5G产业的产学研交流合作;三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科研投入,对于行业内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提升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推动5G技术与企业生产融合发展;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出台5G产业扶持政策,给予5G网络建设、技术创新、5G应用场景、智能化改造等方面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加大产业链领航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宇晶机器、菲美特申报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加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支持鸿源稀土、瀚鑫机械、菲美特、三木电气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支持科鑫泰电子、凯清环保、银城湘味、维胜科技等企业申报省级小巨人企业。加大企业技术、设计创新方面的培育工作,支持生力材料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支持鸿源稀土、明正宏、维胜科技等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一是为盘活土地资源,激活生产要素,维护社会稳定,推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资阳区2022年清查处置僵尸(困难)企业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对“僵尸”(困难)企业的日常工作调度,确保全年完成10家以上的“僵尸”(困难)企业清退工作;二是按照《资阳区2022年规模工业企业帮扶行动方案》要求,实现帮扶企业全覆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扶企业扩能提质纾困增效,推进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意见与建议
1、确立产业地位,编制专项规划。将PCB产业纳入全省“三高四新”战略重点支持产业名录,编制湖南PCB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支持PCB产业发展壮大。将长春经开区确定为湖南PCB产业唯一承接园区,避免省内同质化竞争。
2、营商环境方面。建议电力部门在有序用电实施期间保障对资阳区的用电配额,在“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中优先保障PCB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