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党建+居民自治” 让小区治理有温度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
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不只在社区,更在小区。大码头街道建新里社区的玉马庄安置小区党支部,成立仅仅一年,便打开了“党组织+小区+居民”的共建共享共治局面,让社区党建更有温度。 远亲不如近邻,而高楼钢筋混凝土之间的左邻右舍常常是见面不相识,邻里间少了些温情,多了些冷漠。为了打通邻里关系,畅通交流渠道,玉马庄小区党支部将小区的一栋架空层装修整理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坚持“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共驻共建、温暖邻里”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小区党支部、小区物业、楼道党员的“三位一体”党建新模式。如今的玉马庄小区党群服务站,已然成为居民学习交流、文化宣传、党员活动的主要阵地,设有有睦邻·家空间、“好邻居”议事厅、陈阿姨工作室、老党员之家、四点半学校、爸妈食堂等多功能室,为小区居民提供多方位、全覆盖的便民服务。 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是建新里社区持之以恒的做法。以“12345”工作法,打开居民自治新局面。“1”是一心一意服务居民为目的,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在社区内实施“三应”政策,群众有需求马上应,重症党员病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需求重点应,特殊管控人员需求及时应。一年冬天突降大雪,孤寡老人邱大爷居住在即将拆迁的棚户区里半夜屋顶倒塌,一名年轻党员不顾自己有孕在身,为了老人的安置多方奔走,一日之内帮他办理好公租房入住事宜,后来因老人身体突发疾病,她又承担起为老人每天送饭的事务。“2”是以小区党支部、小区物业两个平台为先锋主力军,发挥党员的支部核心作用。为了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有个温暖的归宿,每到逢年过节,小区党支部、物业联合小区业主开展春节晚会、元宵喜乐会,包粽子、建党100周年文艺演出、做月饼、重阳节敬老等一系列暖心活动,让大家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3”是以三个网格为阵地,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全方位服务社区的居民。结合“三色问需 三色吹哨”,把联点单位和在职党员划分到每一个网格中,涌现出一批“敢管闲事的党员”。“4”是以“睦邻家空间”、“时光银行”、“陈阿姨工作室”、“民情格子铺”4个多功能室为载体,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小矛盾和小事在小区里面全部都能自己解决。“5”是以争做“五员”(服务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监督员)为目标,一批老党员发挥余热,争做模范带头作用,以居民楼栋长、退休老党员为骨干,在小区保洁、矛盾调解、综合治理、信息宣传等方面积极服务群众。空巢老人李奶奶在网格群发布了一条希望有人能帮助自己解决洗菜盆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很快退休党员邓金辉一行三人自带工具来到李奶奶家疏通下水道,解决了李奶奶燃眉之急。 腿脚不利索了,儿女忙于工作不在身边……如何乐享晚年,成为许多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小区老年人约占58%,为了让老人足不出户、人不离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探索打造有温度的社区融合养老品牌:提供日间照料服务,与康雅养老中心共建老年照护教学实践基地及志愿者服务站,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可提供24小时中长期托养服务;引导推出抱团养老模式,推出“时光银行”志愿服务品牌,鼓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爱心老人为困难老人服务,探索老同志自我服务管理新路径;为困境老人提供公益午餐,承办资阳区第一家“爸妈食堂”,30位困境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老年同志参加兴趣小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利用“四点半学校”为社区儿童提供安全教育、课业辅导、免费托管、兴趣培养等服务,与同龄人度过快乐而充实的课外时光。 小区的建设和治理,仅靠支部的党员是不够的,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小区的所有业主。针对小区退休老年人人数过半的现状,小区党支部引导退休业主自发组建了“夜鹰巡逻队”、“芳华舞蹈队”,在他们的帮助下,小区日常大小事情,不出社区全部解决。 设置两个电动车集中充电点,解决小区楼道电动车停放杂乱和充电安全隐患问题;“陈阿姨工作室”主动介入,调解小区居民家庭矛盾……靠这样一件件小事,小区党支部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有了这根“主心骨”,邻里之间由“陌生人”变成友好和谐的“亲人”,推动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自治型”转变,让小区治理体现民本温度,打通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 保障性住房 | ||
一级事项 | 回应关切 | 二级事项 | 主动回应 |
公开时限 | 信息形成(变更)20个工作日内 | 公开方式 | 主动 |
公开依据 | 《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 ||
公开主体 | 大码头街道 | ||
公开层级1 | 县级 | 公开渠道和载体 | 政府网站 |
公开层级2 | 乡、村级 | 公开渠道和载体 | 两微一端,公开查阅点,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 |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