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百度百科
详细信息
公开具体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以下是对该法的详细解读: 1.行政处罚的定义与原则: 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条规定,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原则:根据该法第四条和第五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同时,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2.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权限: 种类:根据该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设定权限:该法第十条至第十四条详细规定了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规章在设定行政处罚时的权限。例如,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等。同时,明确了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3.行政处罚的实施与救济: 实施: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同时,必须保障当事人的陈述权、申辩权等合法权益。 救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这是保障当事人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有效机制。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是一部旨在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法律。它明确了行政处罚的定义、原则、种类、设定权限以及实施与救济等方面的内容,为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
基本信息
所属领域 | 公共法律服务 | ||
一级事项 | 依法行政 | 二级事项 | 行政处罚 |
公开时限 | 自制作或获取该信息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公开 | 公开方式 | 主动 |
公开依据 | 1.《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37号) 2.《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司法部令第138号) | ||
公开主体 | 张家塞乡人民政府 | ||
公开层级1 | 县级 | 公开渠道和载体 | 政府网站,政务服务中心,入户、现场,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公示栏(电子屏),其他 |
- 详细信息
- 基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