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打好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3-12 10:21 信息来源:区财政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一、债务风险防控情况

  一 是动态监测全区债务风险。每月按时开展全区债务统计和测算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1-12月全区债务情况统计和债务防风险指标测算工作、5-12月全口径债务还本付息调度表。按计划化解债务存量,将全年化债任务分解到每一个月份、每一个单位和每一个项目。二是持续推进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截至12月底,已完成1-12月隐性债务年初制定的化解任务,完成全年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任务数的129.75%。三是定期测算债务率。截至目前,我区债务率低于2022年全年债务率。四是深化财源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和杠杆效应,按照“一企一策”全力支持和服务企业。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4344万元,用于激励企业提高税收贡献、支持PCB产业强势发展、扶持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五是强化监督,推动整改进度。已完成全区PPP项目自查自纠发现的两个问题的整改;及时跟进域内虚假化债违规举债及融投资领域问题整改进度,确保问题按时整改到位。

  二、金融风险防控情况

  一是启动非法集资案集资清退工作。 2023年12月22日,发布了《益阳市万民山老年人公寓服务有限公司非法集资案启动第二轮集资清退公告》,将在2024年1月22日-2月6日完成第二轮10%比例的集资款清退。1月5日,发布了《益阳市纳诺老年公寓发展有限公司非法集资案启动第四轮资金清退公告》,将在1月22日-2月1日完成第四轮5%比例的集资款清退。二是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1月20日,资阳区处非办被评为全省2023年度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先进单位。

  三、地产风险防控情况

  一是关于保交楼工作。目前我区现有房地产开发入库项目17个,愿景朗月府二期项目已在12月份办理好了入库手续。1-12月房地产固定投资累计49023万元,增幅-65.7%,房地产销售面积90849平方米,增幅-68.5%,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为更好吸引消费者在资购房,我区继续实施《资阳区个人购房补贴发放暂行办法》,1-12月享受购房补贴商品房共530套,资金将陆续发放到位。当前纳入监管的房地产项目共17个,其中由我区监管的1个,即云梦新城项目。云梦新城项目开发商湖南东方神韵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拿出了延迟交房对业主的补偿方案,目前已有17户购房业主签订了补充协议,其中10户有银行按揭的业主按揭款从2023年7月份开始由湖南东方神韵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全额承担,直至交房为止;3户一次性付款的业主从2023年7月份开始由湖南东方神韵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每月补偿3000元/户,直至交房为止;4户购房总价降低;当前没有出现聚集上访等现象。位于我区的市管项目恒大名都9月15日已全部交付,是我省率先完成交房任务的保交楼楼盘,目前业主们正在陆续入住。二是关于预售资金。利用房产网签系统自动锁盘确保了云梦新城项目预售资金全部进入监管账户:房屋预售网签10日内首付款没有进入监管账户的,系统自动锁盘;银行按揭款90日内没有进入监管账户的,系统自动锁盘。系统锁盘后所有业务停办,直至款项全部进入监管账户。三是关于项目安全工作。云梦方舟产业新城项目一期于2023年8月30日在监管平台上调整为停工。原因是建设单位承诺的项目建设资金没有支付到位,施工单位无法开展正常的施工活动,申请停止施工。后续资阳区住建局将积极督促企业尽快复工。

  四、疫情风险防控情况

  一及时掌握情况。 2023年1月28日,资阳区疫情防控组印发《益阳市资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方案》(益资肺炎防指防发[2023]1号),成立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预警工作小组,开展变异株哨点监测工作。设立益阳市人民医院、怡康养老院2个监测哨点,截至12月31日监测哨点未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并已完成4次传染病季度风险评估和3次单病种传染病风险评估,已完成52周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周报和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月报。二是对养老机构、学校等重点场所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制定应急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完善健康档案。 控制探访人员数量、活动区域和探访频次。定期对养老机构环境和空调系统进行彻底清洁,加强重点区域的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强学校、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和学生个人防护。密切关注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流行状况,及时与教育局等相关单位沟通联系,防止学校暴发疫情的出现。加强教学区域、学生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清洁消毒。三是贯彻落实省、市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区重点场所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12月14日,区卫健局分两组对重点场所、重点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控督导,一组联合区教育局对全区19所学校及托幼机构开展了一次全面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抽查,指导托幼机构、学校落实好晨午检、健康教育、卫生消毒、因病缺课追踪与登记等制度。一组联合区民政局对全区15所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控督导,指导重点场所加强传染病防控措施、日常防护、健康监测、外来人员管理,降低疫情引入和传播风险,有效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四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进入医院人员,严防医务人员感染及院内交叉感染;各医疗机构配齐配足消毒和手卫生设施设备,病区地面和空气环境定时消毒。全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规范均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各点人员严格执行防控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做好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工作,坚持首诊负责制,要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医院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控,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强化手卫严格预检分诊,排除风险因素。五是科学测算、留有空间。我区结合疫情以来物资需求变化和经验,结合常住人口、疫情变化、医疗卫生机构现状等因素,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的药品、物资储备量暂按30天总用量进行测算,并适当留有备用或应急空间。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储备1个月以上药品,基层医院储备半月药品。六是加大对新冠病毒感染等重点传染病进行健康科普宣传。我区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下设置宣传点、摆放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以新冠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每逢佳节,及时发布疫情防控信息,给予疫情防控提示。

  五、极端天气风险防控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机制体制不断优化。调整成立了区减灾委员会、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区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部门职责职能,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管理,各部门协同高效应对机制不断完善,所有乡镇建立了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减灾委全体会议,研判形势,部署任务,统筹资源,分解落实责任,不断完善协同应对灾害性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和救援机制。建立区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激活、强化灵敏高效的防灾救灾“神经末梢”。

  二是科学应对,防救能力显著提升。全区上下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多次召开会商会,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天气过程。积极推动各类自然灾害专项预案的修订,不断完善应急队伍建设,坚持以消防救援队、森林消防大队、民兵等为主要力量的应急救援突击队,水利、供电、通信、交通等行业领域专业抢险队伍,以乡镇干部和村民等为主要力量的乡镇综合抢险救援队伍。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目前,我区建有各类物资储备库15个,储备有防汛三石约11.2万方,编织袋60万条,彩条布8.9万㎡,土工布2万㎡以及棉被、棉大衣、毛毯、帐篷、折叠床、火工具等救灾、救援物资若干。三是广泛宣传教育,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坚持长期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5·12”“10·13”等重要时间节点,依托网络等现代媒体手段,大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广大群众对防灾减灾工作的知晓率稳步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稳步提高。加强区镇村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组织信息员参加各级培训。引导村、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通过创建进一步强化防灾减灾功能和作用,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