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工作专报 (第9月)
发布时间:2023-09-29 10:54 信息来源:资阳区应急管理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中心城区城市运行安全工作简报

  一、认真谋划抓部署,提高站位促落实

  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关于深化城市运行安全决策部署,紧盯目标任务,狠抓重点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抓实、抓细城市运行安全专项工作。黄瑛区长主持召开第11次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城市运行安全工作时强调,要摸清城市安全运行底数,尤其是要全面掌握桥北商圈、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的安全运行情况,深入摸排商圈建筑安全、消防设施设备、商户经营业态、户外广告设置、电力网络等方面底数,建立精细化、数字化、动态化“安全档案”。要着力加强商业街区、夜市摊点燃气安全监管,动态排查安全隐患。要加强户外广告牌安全管理,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完善细化相关管理制度,推动形成长效安全管理机制。要不断提升城市夜经济消费品质,优化夜市消费环境,狠抓夜市安全管理,切实筑牢安全底线,推动城市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燃气、消防、学校、工贸等专业委员会累计召开城市运行安全生产各类专项调度会6次,全面推动工作落地落细。

  二、强基固本抓基础,严格标准促提升

  全区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一是完善道路基础建设。按照“完善城市路网,提升道路品质,实现互联互通,拓展城市框架”的思路和目标,大力实施道路建设和提升改造工程。近年来将城区长春西路、兴业路、幸福渠西路、贺家桥南路、金花湖东路等道路拉通,形成了“七纵八横”的道路交通网,完善了路灯、信号灯、标志等设施,有力地保障了出行安全。二是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我区作为老城区,棚户区面积大,因地制宜制定优化改造方案,完善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实施项目40余个。投资约3600万元,启动东片区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建设项目一期(公上坪小区)、汽车路片区棚改(三期和顺家园小区)、大码头片区棚改(二期和益家园小区、春陵小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4个项目,燃气改造总户数约8300户,有力的消除了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隐患。三加快商圈安全升级。完成了商业样板街的提质改造,同时为彻底消除桥北市场群消防安全隐患,提升市场品质,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桥北市场群安全整治指挥部,深入实施宣传、减压、强基、铁面、培训、演习等六大专项行动,并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并建立了会商研判、信息互通、联合监管、宣传培训、举报投诉等5项制度,同时多次邀请省、市消防监督专业技术力量,组织行业部门分析市场现状、列出隐患清单、制定整改方案、签订承诺书,逐级压实责任、细化分工,确保隐患整治到位。斥资5100万元用于桥北市场群更新改造,安排1000万元用于安全整治工作专项经费,拆除影响消防安全铺面156个、阁楼276个、其他违法建筑36个。对五一路、金花湖路临街商住楼拆除广告牌50余个,完成12栋房屋近4万平方米的外立面改造工程,更换商住楼防盗窗400余个。同时完成了市场群的燃气改道、变压器移位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如今桥北市场群已然旧貌换新颜,在提高安全系数的同时,市场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三、同频发力抓排查,较真碰硬促整改

  全区上下同题共答,各部门单位分工推进,全力抓好中心城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住建部门对中心城区641栋危旧房屋及既有房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拆除存在安全隐患房屋2栋(益阳市金属压延厂房屋、益阳市化纤总厂)。对17个在建工程项目发出停工整改通知书11份,整改通知书20份,现场提出整改意见29条,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质量安全隐患88处。下发不良行为告知书15份,下发不良行为认定书8份,立案移交1份。对中心城区在建项目扬尘治理全方位开展实时“十查十做”,开展专项巡查112次,累计检查项目322个(次),下发整改通知7份,发现问题24个,已整改完成24个。深化城镇燃气专项整治行动,关停4家非法网点,暂扣超期未检钢瓶48只,开展居民用户入户安检34080户,开展餐饮场所等工商用户入户安检655户,更换橡胶软管3661根,安装报警器1600个,更换安全阀269个,开展燃气宣传活动33次,发放燃气安全宣传单2697份,开展从业人员培训活动4次,培训82人(次),燃气安全检查中发现隐患586处(含重大隐患4处),均已完成整改。应急部门提请区人民政府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2023实施方案》,在区财政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创建成功的标准化企业,由区财政给予1万元奖补。邀请省市专家对园区企业逐一进行指导服务,发现隐患问题72个,其中重大事故隐患6个,均限期整改到位。联合公安、市监、城管、经开区、大码头街道、汽车路街道等单位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集中行动4次,立案查处非法储存、经营柴汽油行为2起。牵头制定《特大暴雨内涝应急预案》,并在长春经开区实地演练。教育部门联合团区委、应急救援队联合组织中心城区各学校开展“珍爱生命 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活动。建立起“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资江河段、水域的巡查责任人,围绕“一绳、一杆、一圈、一标牌”全面开展隐患排查,目前已增设公示牌10处、警示牌20块,添置救援设备10套。消防部门在中心城区试点推行消防楼栋长制,实行“四级楼栋长责任制”,即总楼栋长、街道(园区)楼栋长、社区楼栋长、小区楼栋长,其中前三类楼栋长分别由分管消防的常务副区长、街道(园区)分管安全领导、社区主任担任,楼栋长、单元长按照组织推荐、居民推选或个人自荐的方式确定。小区楼栋长人选坚持党员优先,重点选派热心社区建设的退休党政干部职工、医务工作者、人民教师、退役军人等。楼栋长选举产生后,由消防大队统一组织培训,完成培训课时并考试合格者,统一颁发消防楼栋长聘用证书,发放消防楼栋长工作标牌和服饰,正式上岗履行消防楼栋长工作职责,重点推进弱势群体消防关爱、消防重点单位联络制度、楼栋长消防安全责任制、志愿消防队伍建设、电动车专项整治等10项治理工作,不断强化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力量共融,全力打造党建引领、文化搭台、多方参与、民主共赢的新格局,切实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城管部门利用“三微”工程等项目对中心城区部分低洼点进行了排水管道改造,对于易涝点,采取一点一预案,组建了50人的城市内涝应急队伍,常备车辆5台、配备编织袋3000个、抽水机8套、清淤工具20余套、警示牌10张及警戒线若干,及时组织应急处置队伍通过设置警戒线、警示牌、清理堵塞雨水箅子杂物、打开下水井盖、在低洼处架设抽水泵抽水等方式方法加速排水,确保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开展门店招牌设施专项整治,排查辖区破损、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门店招牌50余处,已完成整改16处。加大夜市市场的管理,紧抓重点路段、重点时段整治不放松,重点引导沿江路、益沅路、兴业路、致富路、向仓路等流动摊贩入临时疏导点规范经营,消除安全隐患。

  下一步,我区将持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力的举措聚焦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狠抓落实,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