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不仅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养生的好时机。年关将至,在人们开始享受年味的时候,如何养生显得特别重要。中医认为,大寒节气要注意保暖、锻炼、进补。
一、保暖防寒
大寒时节,气温骤降,保暖成为首要任务。不仅要及时增添衣物,更要注重头部、背部、手脚和腰腹等易受寒部位的保暖。中医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背部为“阳脉之海”,保护好这些部位,有助于维持体内阳气的平衡,增强抵抗力。
1. 增添衣物
避免为了美观而穿着单薄,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及体质较弱的人群,更应注重保暖,避免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护膝保暖
膝部是人体重要部位,若不注意膝部的保暖把膝盖露在外面,可导致关节局部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保护膝关节的关键是保暖防寒,选择膝部加厚的毛裤,注意运动不要过量,出行更需要注意护膝保暖。
二、运动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所以,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
1. 太极拳
修习太极拳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坚持练习可以达到藏精蓄锐的作用。
2.原地跑跳
冬季天寒,不愿意出门运动的朋友们可以选择跳绳或者原地跑跳运动,每天跳2-3次,每次10-15分钟,可使全身得到充分运动。
三、膳食养生
进入大寒节气,饮食上要以“补”为主。 因为冬季是补肾的最佳时候,肾虚的人还来得及在大寒节气赶上补肾。要重视“补肾防寒”。
1.大寒进补适合吃羊肉。羊肉补阳养血,尤其是适合怕冷、体质不好的人群,去湿气、避寒冷、暖心胃,是冬季进补和御寒双层功效的食材。
2.民间一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萝卜的膳食纤维比较丰富,这种物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润肠通便、助消化。此外,萝卜归肺经,可以调理呼吸系统,有帮助祛痰的作用。
所谓秋收冬藏,接下来的养生重点,就在于一个藏字。而很多阳气不足者,都会感觉疲劳乏力懒得动,故此今日的补阳升阳的方法,适合咱们所有阳气不足者。
四、为大家介绍一下冬季调理补虚的好方法——脐灸
脐灸就是在肚脐上用隔药灸,利用肚脐的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以及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脉络的功能,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充分发挥中药,穴位艾灸的三重作用,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作用:
1、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脐灸能激发三焦的气化功能,使气机畅通、经络隧道疏通,能促进代谢,缩减脂肪。
2、健脾和胃,生清降浊
脐灸可增强脾胃机能,用于胃痛、胃胀,反胃、痞满、恶心、呕吐、嗳气、泄泻等。
3、调理冲任,温补下元
脐灸可以调理冲任,理气养血,固经。临床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崩漏、不孕及黄褐斑、面色萎暗等证。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通百脉,脐灸后,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
5、敛汗固表,涩精补虚
脐灸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
6、防病驻颜,养生延年
脐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脐灸可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有活化细胞、润肤驻颜、紧致肌肤的作用。
适应症:脐疗临床适应症广,可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170多种疾病。
1、妇科病
如痛经、闭经、崩漏、卵巢囊肿、不孕症等;
2、胃肠病
如胃痛、胃下垂、腹痛、腹泻、便秘、肠梗阻、脱肛等;
3、儿科
如小儿腹泻、小儿便秘、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等。
4、内分泌相关疾病
如甲亢、甲减、痤疮、高血压、高血脂、更年期综合征等;
5、其他
如腹水、癌症等。
禁忌症:
1、疾病禁忌
肚脐上存在神阙穴,是任脉上重要的穴位,尤其对人体脾胃,存在明显影响。所以脐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比较好,如胃疼、胃胀、痞满、泄泻等。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通过脐灸治疗,如果存在便秘、下焦湿热证,或血热引起月经量过少、崩漏等疾病,不建议进行脐灸,以免适得其反,建议由专业医生辨明病因后,选择是否可以进行脐灸。
2、人群禁忌
由于脐灸会伤阴动血,肚脐局部敏感性高、吸收快,所以不建议孕妇使用,否则可能会引起胎动不安,甚至先兆流产的现象。
3、过程禁忌
脐灸过程中,要注意保暖,不要乱动,控制好火力,避免造成肚脐烫伤。如果出现灼热感,要立刻停止脐灸,并及时处理。
4、其他
脐灸治疗前,不要吃太饱,也不要太饿,以免治疗时影响胃肠蠕动,导致机体出现腹部不适。另外,脐灸后药物渗透进脐周皮下,导致后部发红发热,不要立即洗澡,以免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