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小儿咳嗽?中医教您这样预防
发布时间:2022-12-06 08:54 信息来源:区卫健局 作者:曹诗雨 浏览量: 【字体:

小儿体质较弱,在成长过程中偶遇风寒和病毒很容易感冒咳嗽。咳嗽虽不是病,是身体自我修复的过程,但咳嗽的时间总是很长,当感冒症状好了后,咳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尤其是一些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就更容易患病。孩子一旦出现咳嗽不止,是家长最揪心的事情。关于小儿咳嗽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一起来看下吧。

如何理解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病证,临床以咳嗽为主症。咳以声言,嗽以痰名,有声有痰谓之咳嗽。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由于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很容易感受外邪引起发病,故临床上以外感咳嗽为多见。西医学的气管炎、可参考本病诊疗。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大多预后良好,部分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病情加重,可发展为肺炎喘嗽。西医合并肺炎心衰及脑病。

小儿咳嗽是由什么导致的?

咳嗽的病因分外感与内伤,常见病因有外邪犯肺、痰浊内生、脏腑失调等。小儿因肺脏娇嫩,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故以外感咳嗽为多见。病位在肺,常涉及脾、肾,病机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中医常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水液的代谢与脾肺肾是密切相关的。

小儿咳嗽也有不同的类别吗?

1.外邪犯肺:小儿肺常不足、卫外不固,多寒暖不能自调,最易感受六淫之邪。风邪为百病之长,常夹他邪人侵,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肺卫受邪,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发为咳嗽。小儿为稚阴稚阳及纯阳之体,感邪后易化热,可见热性咳嗽。

2.痰浊内生:小儿脾常不足,若饮食喂养不当,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则酿生痰湿;小儿肺常不足,外邪犯肺,肺津失布,聚而为痰,上贮于肺,肺失宣肃而为咳嗽。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3.脏腑失调:肺为娇脏,感受外邪,日久耗伤肺气,或正虚邪恋,肺气不足,肺失宣肃,气逆于上发为气虚咳嗽;肺热伤津,燥热耗液,肺阴受损,致阴虚咳嗽。咳嗽一症虽为肺脏所主,但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如何区分?

有一个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观察孩子的舌苔。如果舌苔是白的,则是风寒咳嗽,说明孩子寒重,咳嗽的痰也较稀、白黏,并兼有鼻塞流涕,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孩子的舌苔是黄、红,则是风热咳嗽,说明孩子内热较大,咳嗽的痰黄、稠、不易咳出,并有咽痛,这时应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的食物。

针对小儿咳嗽采取哪些治疗方法?

本病以宣肃肺气为基本治则。外感咳嗽者,佐以疏风解表;内伤咳嗽者,佐以燥湿化痰,或清热化湿,或益气健脾,或养阴润肺等法随证施治。本病除内服汤药外,还可应用中成药、针灸、推拿及外治贴敷等疗法。咳嗽所贴的穴位有迎香、天突、膻中、神阙、凤池、大椎、定喘、肺腧、膏肓、脾腧、肾腧、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挑3-7个穴位。对于反复咳嗽患儿治疗效果不佳,应到专科医院做一些检查。比如说肺部影像学检查,血液及病原学检查。排除支气管异物及结核及其他疾病。

"三分治,七分养",欲治愈小儿咳嗽不可不注意"养"。

预防小儿咳嗽家长应该怎么做?

1.适当到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增加小儿抗病能力。

2.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及相对湿度适宜。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忌辛辣刺激、过甜过咸饮食。

4.咳嗽时防止食物呛人气管引起窒息。

5.经常变换体位及轻拍背部,有助于排出痰液。

最后,外出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带口罩的习惯,一方面防止雾霾天气中含有的污染物刺激呼吸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保暖。如果孩子咳嗽越来越严重,或者出现其它一些并发症,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拖延,防止感染成肺炎,病情就严重多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