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防蚊措施,警惕基孔肯雅热。嗡嗡嗡,夏季到蚊子闹,防蚊措施要做好,谨防蚊媒疾病扰,梅雨季已经来临,蚊子也到了大量繁殖的季节,除登革热外,基孔肯雅热也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疾病。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基孔肯雅” 一词源于非洲土语,意为“弯曲”,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背的姿态。本病潜伏期通常为3-7天。除发热症状外,还伴有关节疼痛、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的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目前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所以防蚊灭蚊、避免叮咬是防护的关键。只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具体方法如下:
1. 清积水
清除积水容器如花盆托盘、水桶、花瓶等容器的积水。疏通沟渠,减少蚊虫滋生。
2. 物理防护
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长裤,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
3. 化学消毒
对蚊虫密集区域使用杀虫剂喷洒,必要时由专业机构统一灭蚊。
出现疑似症状怎么办?
如果出现突发高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在急性期需做好防蚊隔离,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直至发热症状消退,防止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