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或恐水症,是一种致死性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100%死亡。
传染源: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猫。鼬獾、狐、狼也是重要的传染源。此外,猴子、蝙蝠、猫鼬、浣熊、猪、马、牛、羊、骆驼等动物也可能传播狂犬病病毒。禽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如蜥蜴、蛇、龟、鳖)等不会传播狂犬病。
感染途径:人类感染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方式为被咬伤、抓伤,破损的皮肤(包括新鲜或尚未愈合的伤口)或黏膜(包括完整的黏膜、如口腔、会阴等)接触动物的唾液或者组织。
此外,直接接触蝙蝠也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这是因为蝙蝠暴露可能为极难察觉的细微咬伤,且部分蝙蝠携带的病毒具有嗜皮肤性。
接触或饲喂动物,或者完整的皮肤被舔舐是不会感染狂犬病病毒的。
作为一种可防不可治的传染病,其防控关键是及时规范开展预防处置。同时建议民众:
不要与不明来源或健康状况未知的猫、犬等动物过分密切接触;不要让其舔舐口腔、眼睛、肛门等黏膜部位,也不要让其舔舐伤口(包括细微伤口)。外表看似健康的犬、猫等动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
和野生动物保持一定距离,关爱流浪动物时,要警惕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可能性。
学校和家长要告知孩童不要逗弄不熟悉的动物;被狗、猫等动物咬伤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报告,以便及时开展预防处置。
文明养宠物,定期给犬、猫等宠物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外出遛狗时使用牵引绳。
直接接触蝙蝠、或被狗、猫等动物抓、咬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动物的唾液或者组织后,均应立即前往就近的犬伤门诊开展预防处置。伤口的紧急处理办法用肥皂水(或45%-70%乙醇、5%-7%碘溶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约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