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这份健康提醒请码住!
发布时间:2025-01-26 16:44 信息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居民朋友即将迎来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的高峰期;温馨提示广大居民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亲朋好友聚餐时,莫忘把控好饮食节奏,避免暴饮暴食。

  一、除了戴口罩,还要记得勤洗手!

  冬春季节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多种病原体都可以引起呼吸道传染病。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2.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前往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就诊时,应主动科学佩戴口罩。

  3.孕妇、低年龄儿童、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人群,根据疫苗接种的适用条件,积极接种相关疫苗,如肺炎链球菌疫苗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常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战等症状。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可因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性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感染。

  1.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以及感染后发展成重症的风险。

  2.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科学佩戴口罩。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三、注意个人卫生,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我国冬春季节高发。诺如病毒感染易在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暴发疫情。旅行团、游轮、度假中心也常有疫情发生。

  1.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吃熟食,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海鲜、蔬菜,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饮用开水或未开封的预包装水、饮料。

  3.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重症患者需送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4.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四、春节出境旅游,防范传染病提示

  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流感外,前往亚洲地区还应该注意防范霍乱、登革热、猴痘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非洲地区注意防范霍乱、猴痘、拉沙热、白喉、疟疾、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美洲地区注意防范霍乱、猴痘、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欧洲地区注意防范西尼罗热、侵袭性A群链球菌感染和麻疹。

  1.出国前,需提前了解目的地的传染性疾病流行情况,可登录海关总署网站卫生检疫专栏查询世界各地疫情动态及疾病预防信息,也可向所在地海关所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咨询;

  2.尽量避免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

  3.避免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

  4.避免食用生肉制品;

  5.保持手卫生,经常洗手或使用便携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嘴巴;

  6.外出尽量避免裸露皮肤,或在皮肤裸露处涂抹驱蚊剂;

  7.注意入口饮用水安全;

  8.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避免去环境繁杂的地方;

  9.旅途中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有足够的运动和休息。

  五、春节假期聚餐多,应注意食源性疾病

  新春佳节将至,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享美食,少不了大鱼大肉,这易给胃肠道带来“不小的压力”,希望居民在新春佳节期间,注意饮食卫生,谨防食源性疾病。

  1.避免暴饮暴食。应遵循“食不过饱”的原则,最好每餐七分饱。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尤应注意。

  2.保持规律进餐。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尽量保持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的原则。

  3.尽量做到少饮酒、不饮酒。尤其是老年人以及患有肥胖症,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控制不理想的慢性疾病患者,尽量不饮酒。

  4.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或者烹调方法。避免进食过多油腻、高盐、刺激性食物,如油炸油煎食品、腌制熏制食物、过于辛辣刺激食物等。

  5.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烹饪、制作食品时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案板、刀具、器皿要生熟分开使用,避免生食上携带的病菌污染熟食。食物要彻底煮熟,不要生吃贝壳类小海水产品。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六、注意用气安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指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产生中毒现象,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及生命。1月气温较低,取暖的需求较大,门窗紧闭,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时节。

  1.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如使用煤炉、炭火等方式取暖,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检修燃气、煤气等灶具,及早规避风险。

  2.做好车内通风。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发动机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3.提高急救能力。若发生疑似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立即关闭煤气、燃气等设施设备,开窗通风。并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电话急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