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感染,常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幼龄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为主。全年均可发生,秋冬季高发。
一、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1.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2.传播途径: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
二、家庭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保持手部清洁。在餐前、便后、准备食物前和外出回家后,应遵循六步洗手法。
2.重视饮水卫生和食品安全。喝开水或者合格的瓶装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食用蔬菜和水果时要洗净;烹饪加工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外出就餐时,选择卫生条件良好、信誉度高的餐厅。
3.诺如病毒感染者应居家隔离休息,以减少传播风险,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特殊岗位从业人员,如厨师和育婴员等,应在粪便排毒结束后才能返岗。
4.做好清洁与消毒。做好居室的日常清洁和通风,高频接触的表面和卫生间等关键区域定期消毒;当家庭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时,应对其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的物品和表面进行彻底消毒。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被感染。
三、学校和托幼机构如何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1.加强健康管理与病例报告。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做好学生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查因;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急性胃肠炎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通知校医或家长,并对患者进行隔离。
2.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保证食材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食品安全,避免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食堂员工应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规范,操作前后彻底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和帽子;做好食堂员工症状监测与感染者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3.保证饮用水卫生安全。应定期对供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备,提高师生对饮水安全的认识,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4.做好环境清洁与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教室、食堂、卫生间、玩具、教具等进行消毒,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配比规范使用,现配现用。
5.规范处理呕吐物。对于病例的呕吐物和粪便,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按照操作指引规范处理。重点消毒被呕吐物、粪便等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加工工具和生活饮用水等。
6.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宣传栏、致家长的信等方式,开展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7.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以校长、园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诺如病毒防控方案及应急预案,做好处置物资的适当储备,提高防控应对诺如病毒胃肠炎疫情的能力,科学有效地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四、诺如病毒消毒指南诺如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较强,酒精对其无效,应选用高水平消毒剂或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
1.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完全覆盖,消毒至作用时间后,小心清除干净。对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至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完全覆盖,作用30分钟以上,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污染物。
2.学校等重点场所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后,应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尽快采取消毒措施。当患者在教室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时,应立即引导其他人员向相对清洁的方向转移,并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重点消毒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餐(饮)具、厕所等。
3.重点场所要做好预防性措施,包括保持厕所清洁卫生;可对重点部位定期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适宜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若有员工或学生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得带病上岗(课),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