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卫生健康局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2-18 09:55 信息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接续推进行业作风建设,更好地推动资源整合,强化运行保障,健全服务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

  (一)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深化党建领航作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深化“红色赋能 医路争锋”党建品牌创建,持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推动“五医联治”和“风腐”集中整治走深走实,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强基工程,紧盯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加强文化建设,净化行业生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党建、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压实责任、确保安全。

  (二)以深化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按照国务院、省、市人民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切合资阳实际的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新发展模式,促进医共体成员单位共同发展,为人民群众提高就近便利、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充分发挥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头雁效应”。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以临床专科建设为抓手,重点打造集“胸痛、卒中、新生儿急救、高危孕产妇急救、创伤”五大中心为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和东、西部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医学高地,让疑难危重患者在区域内能够得到有效救治。持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全面提升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核心能力,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早筛早诊早治,不断增强基层能力建设,推进基层慢性病多病共防共管、医防融合。持续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推进公立医院编制、医疗服务价格、薪酬等动态调整。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减少患者跨区域流动,加快分级诊疗建设,推进区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水平。以区直三院为龙头,积极探索口腔、眼科、皮肤病等市级传统专科医院质效持续提升途径,狠抓医疗质量管理,集中资源打造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创新转型升级。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集中全系统力量,在儿科服务、心理和睡眠门诊服务、血液透析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托育服务、血费减免、健康知识宣传等方面实施8项为民服务实事,持续推进扩人员、提能力、上水平、优服务。积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两重”“两新”工作,推动智慧资阳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本地医疗信息数据库,连通各医院、各专业现有信息化平台,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功能,建设医共体影像、心电检验诊断中心和远程诊疗中心,让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连起来,提高医疗服务、基本公卫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完善智慧急救网络体系,达到救护车城区10分钟内到达、乡村30分钟内到达急救现场的“1030原则”。促进生育政策落实,开展早孕关爱行动,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供给,推进医育、医养结合,着力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四)以传承创新为导向,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中医优势专科、西学中人才队伍建设,谋划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行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特色项目,探索“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中医药文化社会传播渠道,打造具有资阳特色的中医医疗品牌,加强基层中医馆、中医阁服务内涵建设,构建中西医重大疾病联合诊疗、治未病健康管理和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板块。

  (五)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医教协同,多渠道引进前沿学科、薄弱学科、高层次专业人才,通过送培带教等形式培养一批“名医”,培养一批中青年业务骨干,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要扎实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区级三院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同质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不断加强医学生和医务人员人文法纪教育,积极培养医防管交叉复合型战略人才。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实施科学引才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六)以防范风险为底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和血液保障,有效防范意识形态、安全生产、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信访维稳等方面的风险隐患,着力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和债务风险,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公立医院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强化督导、优化服务、转变作风,维护好行业安全稳定局面,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