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自然资源局紧紧围绕省市区工作部署,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全区自然资源工作重点,认真谋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
(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局党组坚持党建引领,全力夯实党建基础,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一是聚焦“主责”,坚持“一岗双责”,把反腐倡廉、党风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应有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的覆盖所有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同时加强微信群管理,规范微信办公行为。二是聚焦“主题”,我局始终把廉政学习教育作为增强干部职工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围绕党纪学习教育,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课等学习。
(二)合理优化国土空间,村庄规划高效完成。一是优化城镇开发边界局部调整方案。二是开展迎风桥新塘村、张家塞乡柞树村2个省级重点村村庄规划质量提升工作。三是组织开展68个村庄规划和5镇1乡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审查工作。同时,组织了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规划专题会议3次,审议并原则通过了6个项目的规划方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本,核发竣工规划核验合格证6本。
(三)坚持高标准推进,耕地保护工作扎实深入。1.大力抓好“春苗”行动。根据省田长办下发的2024年新增耕地“春苗”行动任务清单,涉及我区的主要任务为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一上”成果上报的承诺落实耕种。最终完成“春苗”行动任务面积1024.22亩,省级审核通过率100%。2.全力推进耕地恢复工作。今年我区依据耕地保护任务缺口、年度耕地总量平衡情况和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需求,综合分析各乡镇耕地恢复资源潜力,确定2024年度耕地恢复任务35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恢复面积约852.7亩,其中562.97亩已通过日常变更面积,289.73亩正在上报日常变更。另外,部分地块乡镇还在进一步核实待举证,约372.58亩准备采取工程恢复。3.积极开展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根据省田长办下发的第一、第二批次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突出问题整治任务清单,共涉及我区46个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举证42个。其中:国家审计指出耕地占补平衡突出问题6个,已整改举证5个,剩余1个为重点项目未批先建问题;国家督察发现2022年补充耕地问题9个,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举证;2022年以来部卫片发现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9个,已完成整改举证7个,剩余2个正在整改中;国家审计指出高标准农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4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举证;2023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回头看”问题19个,目前已完成省级备案18个。4.整改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我区“2018年资阳区茈湖口镇刘家湖村社会投资土地开发项目(一期)”在2021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中存在问题被退库。经整改,2024年7月该项目已重新申报入库,三项指标分别为:耕地数量58.3602公顷,水田规模58.3602公顷,粮食产能700322.4公斤,扭转了我区补充耕地指标为负的局面。截至目前,我区三项指标剩余情况为:耕地数量7.8704公顷、水田规模52.4525公顷、粮食产能22.5031万公斤。5.核实省厅下发1-6月份疑似耕地流出情况。根据省厅下发1-6月份疑似耕地流出情况,涉及我区共159个图斑,耕地面积438.58亩。我局迅速组织联点的7个督导组联合乡镇开展问题核实,指导乡镇对问题图斑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已整改到位64个,耕地面积250.64亩。
(四)加强用地要素保障,服务经济发展有力。1.高位推动用地报批工作。2024年,我局上报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经省厅批准共计9个,用地面积269.7045亩;经益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项目(集体建设用地)6个,用地面积17.2亩;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43宗,用地面积84.3亩。经资阳区人民政府批准未占用耕地村民建房办理农用地转用57户,用地面积12.5亩。2.高标准落实工程项目工作。全年共完成行政验收及“回头看”项目两个批次共25个,规模面积127.92公顷,新增耕地面积81.76公顷,总投资1124.58万元。其中完成行政验收项目15个,规模面积62.1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40.42公顷,总投资535.36万元。
(五)深化助企惠民,不动产工作成效明显。今年办理业务192宗,发放不动产登记权证53本,不动产登记权证明19本。其中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8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6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1宗,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首次登记4宗,抵押权首次登记18宗。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继承)转移登记4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登记3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3宗,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4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2宗,抵押权变更登记1宗,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注销登记106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注销登记1宗,抵押权注销登记15宗。更正登记6宗,查解封登记76条,遗失补证10宗,不动产查询业务4565次。
(六)从严开展行政执法,加大自然资源管控力度。1.加大违法用地查处力度。2024年至今共查处案件18件,其中土地案件18件,查处非法占用土地面积27447.26平方米(41.17)亩,其中耕地面积17123平方米(25.68)亩,非耕地面积10324.26平方米(15.49)亩,共处罚款14.54512万元。2.加快问题整改。压实乡镇和局业务股室责任,持续推动历年国省督察反馈问题和部卫片执法违法用地问题整改,资阳区各类下发问题销号率排名全市靠前。3.加强卫片执法。按照新的“月提醒、季调度、年算账”工作模式,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卫片执法工作。通过强化现场核查,对下发的所有图斑逐宗开展实地外业核查,对核查过的图斑逐宗研判,明确整改措施。再根据现场核查结果,对违法图斑分类施策,完善手续一批,拆除恢复一批,伪变化举证一批。2024年共收到下发疑似问题图斑834个,经外业核查、整改举证后,剩余违法图斑5个。
(七)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做好历史遗留土地开发项目验收和报备入库工作。针对该项工作成立专班,联合乡镇、村、施工单位对未完成验收报备的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积极与项目所在地村组、项目区承包经营主体协调,尊重群众意愿,分类施策。对于不能长期稳定落实种植、后期管护难度大和因政策变化导致不能形成补充耕地指标的项目向上级部门申请终止,做到“周调度”。共完成25个项目市级验收,耕地总面积81.756公顷,至此我区历史遗留土地开发项目已全部完成市级行政验收。另有36个项目已进入省级确认阶段。2.做好采矿权投放工作。资阳区新桥河镇蓼东矿区建筑用板岩、砖瓦用砂岩矿已顺利“净矿”出让,由益阳市资阳区紫金砂石经营有限公司中标,市局颁发了采矿许可证。按照规定矿山企业在取得采矿许可证一年内需完成矿山相关建设,但该公司至今未完成矿山建设工作,下一步需要督促该公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矿山建设工作。我区于2022年2月向省自然资源厅申请设置“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太平桥矿区建筑用板岩矿”采矿权,省厅批复同意后已把该矿权列入我省2023年第一批投放计划。要求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网上挂牌工作,考虑我区实际,经向省厅请示同意后推迟到2024年年底前完成。3.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开展年度污染防治战夏季攻势和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反馈清单销号工作。目前历年污染防治战夏季攻势和中央环保督察、省环保督察反馈清单销号资料已经提交市直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完成销号。积极配合其他部门贯彻落实“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宣传贯彻工作。
(八)突出风险管控,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1.抓好地质灾害防治。代区政府草拟的《益阳市资阳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益阳市资阳区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由区政府行文下发至各相关单位。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全区共新发生地质灾害10起,达到统计标准的地质灾害5起(滑坡方量100m3以上或者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受损房屋7间,直接经济损失13万余元,转移群众282人次。通过开展地质灾害宣传、避险演练和“敲门行动”“挪床行动”,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四包一”责任制、“631”预警叫应机制和避险转移“四个一律”等工作,切实增强了广大群众临灾避险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有效提升了基层地质灾害治理能力。2.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全区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坡建房户、自然资源在建工程项目工地和局机关水电气等安全隐患进行不定时检查和巡查排查。按照市区安委办要求开展了各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了全区自然资源领域重点安全隐患排查,还开展了安全守底“百日攻坚”行动、“强执法、防事故”专项执法、防溺水、“安全生产月”和“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局机关集中干职工进行了安全生产、消防和交通安全工作培训。3.抓好信息工作。一是开展2024年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现已收集2024年度不动产档案77卷;二是做好信息化设备的配备和日常管理工作,维护信息中心派专人对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全年共维修设备50余次,更新国产电脑7台,打印机3台,确保全局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信息服务工作,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原始档案资料,全年进行档案资料查询10余次,基础测绘成果拷贝7余次,视频会议调试30余次。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聚焦守底线,打好耕地保护攻坚战。及时掌握全区耕地流出情况,迅速组织乡镇进行核实,逐图斑拿出整改措施,不搞“简单化”“一刀切”。依据我区耕地保护任务缺口、年度耕地总量平衡情况和各类建设占用耕地需求,综合分析耕地恢复资源潜力,确定年度耕地恢复目标,不强行下达恢复任务,严禁不顾农民意愿,简单粗暴强行恢复耕地。根据实际情况,对恢复地块承包经营户适当给予补助,提高农户耕种的积极性。根据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推进耕地“大占补”政策落地,做好新政策下补充耕地项目建设工作。
(二)聚焦惠民生,摸索不动产登记新道路。一是对原林业局移交过来的林权档案进行清理套合汇交,夯实林权改革数据基础。二是对经管部门移交过来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档案信息进行清理、套合、汇交,为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奠定基础。三是配合经管部门开展第二轮农村土地延包工作。
(三)聚焦强管控,严格执法流程与结果。加强源头监管,按照“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工作机制,落实“双零行动”,坚决遏制违法行为。坚持刀刃向内,杜绝滥用自由裁量权。
(四)聚焦保发展,全面夯实要素支撑效能。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服务指导,破解项目用地瓶颈,对重大项目用地审批采取特事特办、容缺后补等方式,最大限度压缩办结时间,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入,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并进一步提高用地报批工作效率,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坚强的土地要素保障,为项目保驾护航。有序推进土地供应,逐一梳理核实建设用地实施情况、已供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情况,分类型、分区域分析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主要原因,“一地一策”提出处置方案,提高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同时,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把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高质量推进中央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增发国债项目建设,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消除一批地灾隐患。
(五)聚焦强担当,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转变作风强化担当,转变观念强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力。结合我局工作职责职能,着力创新工作模式,推进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