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四字诀”,人居环境换新颜
发布时间:2020-02-10 11:34 信息来源:茈湖口镇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茈湖口镇地处资阳区东北部,位于美丽的洞庭湖南岸,资水尾闾,面积约93平方公里,14个村(社区),人口4.2万,属于典型的湖区农业边陲镇。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卫生镇、省级文明村镇、省级平安乡镇、环洞庭湖滨水生态示范镇、市级美丽乡镇等称号。近年来,茈湖口镇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大气防治、乡风文明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净”字先行,让垃圾不落地

美丽乡村从垃圾治理开始,这是浙江的先进经验,让农村变清洁,看上去感觉很清爽并不容易。一是有队伍。垃圾治理要出效果,关键在人,关键在队伍。在环卫模式上,没有简单的选择服务外包,一包了事,而是自己成立公司,花最少的钱把事办好,相比外包模式,还可节约20%运行成本。二是有分类。农村垃圾分类是个历史性难题,试点以来,至少达到了三个效果:首先是减少了垃圾总量。茈湖口镇日产垃圾15吨,通过分类可减量40%,每年节约转运成本40万元。其次是提高了积极性。保洁员参与垃圾回收,每月可增加300-500元收入。最后是改变了生活习惯。用现金或物资定时定点回收垃圾,群众觉得有利可图,有兴趣参与,有助于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是有保障。建立区、镇、村三级稳定投入机制,先后投资近350万元,建立两个垃圾中转站、一个垃圾分拣中心,配备7000多个垃圾桶,购置垃圾转运车4台,洒水车2台,做到设施齐全,保洁用品充足,确保取得长久效果。

“碧”字打底,让污水不入湖

茈湖口属于湖区乡镇,镇域水系发达,水一直是我们最靓丽的名片。2015年底,通过国家发改委争取城镇污水处理厂引导资金400万元,按照原方案全部建成至少需3000万,区里面没有配套,资金不够根本无法开工,项目闲置了一年多。2017年初,探索尝试用新模式、新工艺解决小城镇污水治理问题,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污水处理一期建设,运营一年多来,表现出三大优势:一是建设成本低。从传统IBR变更为固定床生物膜技术后,总投资减少一半,且分散式布局,可分期分步实施,建设比较灵活多样。二是运营成本低。污水处理费用每天每吨仅0.23元,运营成本比传统模式降低了70%,城镇规划区1.2万人,全年满负荷运行总成本仅10万元,真正解决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得起,却不一定用得起的问题。三是处理效果好。处理后水质可达到国家一类A排放标准,设备全部地埋,最大限度节约土地,地面可建设小游园,方便居民休闲。《人民日报》点赞茈湖口治污有力,乡村更宜居。

“蓝”字当空,让空气更清新

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空气质量示范市,打赢禁止焚烧秸秆、禁止燃放烟花两大蓝天保卫战,共建“益阳蓝”,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严把三道关:一是把好宣传关。在S319省道沿线和主要路段悬挂横幅50多条,张贴标语1200多份,发放《给市民的一封信》,干部上门、广播到组等方式,宣传普及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理念,积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宣传引导,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真正让禁烧禁放政策真正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把好设备关。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对症下药,着力探求一条技术手段的短期防治到人制结合的长期根治的有效方法。目前,在短期技术防治上,全镇在册收割机207台,加装碎草机182台,剩余25台因功率不够无法加装,均签订了承诺书。三是把好巡查关。按照综合防治、标本兼治的目标任务,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大气防治巡查制度,切实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惩治,每个村成立禁烧巡查队,先劝再训后罚、步步推进,对禁烧工作不力的村实行一票否决,确保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让禁烧成为村民生活习惯。

“干”字当头,让群众更主动

改善人居环境群众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必须想方设法调动群众积极性。一是乡镇引导。在镇财政十分困难前提下,挤出10万元经费,在全镇258个村民小组中,开展最美村民小组创建活动,第一批13个最美村民小组获提名,验收通过后,奖励每个村民小组3000-5000元,让身边人身边事带动更多的人,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二是村组主导。改善人居环境是村里面中心工作,必须摆在首要位置,根据各村实际,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激发工作热情,确保月月有行动,有实实在在的变化。三是社会共建。动员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吸引乡贤乡友投资建设,营造人人讲卫生爱环境的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