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码头街道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0 17:52 信息来源:大码头街道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2023年,大码头街道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街上下团结一心、实干笃行,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提升“六力”,做实、做细、做优、做强重点工作,进一步打造大码头新形象。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勤务实、勇创新,以点带面汇聚“党建合力”。持续推进党组织整建提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党员积分管理和党费收缴等基本制度。实施“千百十”计划,深化拓展流动党员“五个兜底”,建立“一对一联”制度;深入落实“三长制”工作,构建优化社区三级联系服务群众体系,通过社区初议、居民评议、社区议定、居民认定的“两议两定”程序,选定居民代表379人,共联系居民7186户;以“微课堂”、红色基地参观、群众走访、中心工作结对开展等丰富“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形式,党政班子领导下沉至社区授课21场次;组织“讲政治、强党性、大学习、大比武”履职能力提升班,提升党建工作者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精心组织开展“红色集市”党员志愿公益活动和“七一”表彰活动,颁发了全区首张居民代表证,为全区首个小区居民共治委员会--“古道街小区居民共治委员会”授牌,授予34名党员和5个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创新打造“码头夜话”“亮灯+敲门行动”等品牌,组织居民代表开展民情恳谈、现场协商20余次,一对一帮扶困难老人解决生活难题,进一步优化群众服务,提升党建工作质效。

  (二)抓契机、齐攻坚,稳中求进提升“经济实力”。现有固定资产在库项目5个,今年新增棉纺厂安置小区、和益家园小区及湘印家属区3个入库项目,新增计划投资383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报送额19317万元,库内剩余投资额98868万元;年度立项争资任务为267万元,目前已完成争资124万元。现有新兴街二期棚改(含鹅羊池片区)、明清古城14号地、16号地、资江风貌带建设项目4个征拆项目,征拆总任务69户,认准既定目标任务,采用“老中青”联帮带的组合方式,打造“领导小组+工作组+小分队”的三级指挥体系,形成强大合力,攻坚克难,目前已完成签约新兴街二期8户,明清古城16号地19户。践行资阳区“十四五”文旅发展战略,勇抓发展契机,全力推进三角坪城市更新项目,打造既时尚有活力,又具历史传承意义的旅游社区;充分挖掘三国文化、明清文化、码头文化、湖湘文化,全力推进向仓路文化宣传建设,用“一路”展现老益阳风采和大码头文化;全力做好青龙洲沿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将现有13、14号地及新兴街已拆迁区域,通过建设临时停车场,场地整平绿化美化,花最小代价美化大环境。

  (三)补短板、创文明,精雕细琢展现“绣花功力”。顺利迎接创文国检、省检,对市创文办督查的问题对标对表、立行立改,集中整治清理辖区牛皮癣15000余处,清理杂物堆放物、卫生死角等600余立方,投入近200万元对各工地铺设防尘网10多万平方米,清理陈年垃圾、建筑垃圾4万余方;定期对校园周边开展大巡查大整治,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进行护学,共设置了11个“护苗岗”;发动志愿者200余人次,劝导不规范行人4000余人次,劝导乱停乱靠行为500余起;组建政策理论宣讲、文艺宣传、科普宣传、“五老”、应急,环保、平安7支志愿者服务队,1500多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在各级公众号、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报道225次,积极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我们的节日”、“3.5学雷锋”、3.12“植树节”“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70余次;累计开展绿色环保、文明祭祀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垃圾分类小礼品7500余份,更新城市破损广告牌195块,摘除破旧横幅108条,设立市民公约120余块,组织开展入户宣传75次,进一步宣传巩固文明创建成果。

  (四)优服务、增效能,用心用情绽放“民生活力”。打造“码头晨曦专题读书班”“老街学院”“银龄讲堂”等理论宣讲品牌,开展“理论+基层治理、移风易俗、富民增收、文明创建”“微”宣讲志愿服务,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实际问题2500余个。严格落实殡葬改革,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出动宣传车50余次,张贴宣传海报约30张,开展殡改活动约10余场,回收7具棺木,上报死亡144人,火化率100%。建成5个益老食堂,充分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题;组织辖区100名求职者参加充分就业社区招聘会,组织300余人观看网络直播招聘,悬挂就业横幅30条,发放就业政策宣传资料18000多份,开展311就业服务。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819900余万元,1765户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爱心资助16名大学生及7名残疾家庭,联合白鹿寺慈善基金对62名困难群众进行物资慰问,为辖区拆迁户和困难群众解决保障性住房20套;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1569张,走访慰问158名优抚对象,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五)防风险、保平安,持之以恒增强“治理能力”。以《“银龄先锋”引导小区自治》这一课题开展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工作,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参与社区治理、小区平安建设、调和邻里关系等,通过搭建“时间银行”注册志愿者2000余人,服务总时长近7000小时,其中60岁以上长者人数占比70%,服务时长占比80%,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持续推进城乡末端社群感知系统应用,监督服务微信群和“网小格”便民小程序,收集民情民意720条,办理处置满意率达99.86%。“铁腕”推进自建房屋安全专项整治,对居民自建房屋“四性”进行整治销号,拆除危房12处;申报“三微”工程项目42处,预算金额277万元,申报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15个。织牢信访维稳责任网,解决群众来访登记接待19起,通过信访平台受理来访2件、来信2件、网上投诉13件、领导信箱1件,按要求及时办理,就地化解矛盾;打造标准禁毒工作室,《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书》签约率100%,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出所必接”落实率达100%。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排查隐患23处,关停非法经营烟花爆竹门店5家,取缔了2家无牌无照液化气经营门店,辖区安全态势总体稳定。

  (六)抓学习、强政治,常态长效激发“干创动力”。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统筹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基层党建工作等,做到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全力创建大码头清廉机关、金花坪清廉社区、石码头清廉学校,创新形式载体抓实干部学习教育,开展干部“能力大提升、岗位大练兵、业务大竞赛”,每月“微课堂”“共读一本书”、学习心得分享会等学习活动,做实做细党史、党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论学习,厚植理想信念。坚定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关于机关干部开展“学习强国”学习的激励办法》等措施,持续激发理论学习工作动力;常态化举办“码头晨曦专题读书班”52期,“老街学院”40期,组织街社干部撰写理论学习心得文字60余篇,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开展“发扬三牛精神 做三为干部”征文朗读活动,打造“24小时智慧书屋”,设置各类书籍专柜,教育引导机关干部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施“1+N”理论宣讲聚焦模式;以街道“好声音宣讲团”为主干,以“银龄先锋宣讲队”“百姓名嘴”等社区理论宣讲队伍为枝叶,广泛挖掘吸收200余人组建宣讲队伍,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

  二、2024年工作计划

  大码头街道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力争通过实施“五大项目”,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构建基层党建引领发展的"主轴",让党建赋能发展、赋能治理、赋能服务,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党建聚合项目,凝聚推动发展新动能。一是夯实党建基础。创新方式方法,以基层党组织为主体,全面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性教育、管理、监督。探索“党建+五有”社区星级评定机制,精心打造一批“有场景可看、有故事可听、有典型可学、有案例可讲、有思想可悟”的“五有”示范社区、示范小区。二是抓实头雁培养。深化拓展“码头晨曦”专题读书班内容,把“头雁”培训作为街道科室长、社区党委(总支)书记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精准规划学习内容和方式。三是鼓励“百花齐放”。在“一社一特”的基础上升级开展“党建聚合力 书记来领航”行动,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结合各社区实际,分别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治理型等城市基层党建“四型”工作品牌。四是探索联盟共建。扎实开展非公组织专项摸排,确保两新党组织应建尽建。抓实街道“大工委”制、社区“兼职委员”制、联席会议,推进“全域党建”大格局。

  (二)实施清廉铸魂项目,改善发扬街道新作风。一是抓牢主体责任。巩固“两带头五整治”纠风防腐专项行动成果,切实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执纪监督三大重点。二是抓实制度执行。全面梳理、完善机关采购、财务、工程、社区管理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街道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制度基础。三是严管小微权力。将巡察整改、作风建设、整章建制延伸至各社区,做到街道、社区同部署、同要求、同执行,让巡察整改的成效、作风建设的压力、整章建制的成果在基层真正起到强基固本的作用。

  (三)实施强基保安项目,锻造安全发展新态势。一是抓实强基保安。建立三进三查五到位常态检查制度(“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安全生产大排查、消防安全大排查社会稳定大排查”;“政策宣讲到位、隐患排查到位、矛盾化解到位、风险管控到位、依法处置到位”),全面夯实发展基石。以继续创建国家级平安街道示范街道为目标,依托城乡末端感知社群系统,全力建设、打造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大码头智慧大脑”。二是推动多网融合。由原来的“基层吹哨 部门报到”进一步明确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促进急事难事处理速度的提升,推动公安、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住建部门等"多网融合"。加强小区党支部建设,打造一批"睦邻驿站",提供便民服务,有效破解12345热线投诉。

  (四)实施文明示范项目,提升文明创建新水平。一是做亮“第一品牌”。全力开展“城市品质提档年”行动,全力落实营商环境提升、项目建设提速,攻坚拆迁和项目招商,全面巩固创文巩卫成果,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工作,按照“管理标准化、执法严格化、治理共赢化”打造文明街区,形成大码头模板。二是抓实发展“亮剑”。创新就业创业服务模式,以辖区各类闲置区域作为阵地,探索社区创业孵化器和前端加速器,打造属于街道自己的“创客、创新、创业”试验田,打造向仓路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具有大码头地域特色的主题IP ;以明清古城、青龙洲公园等地标为重点,开发沿江路文创产业链条,实现文创产业从0的突破,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