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河镇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5-02-20 10:32 信息来源:新桥河镇 作者:新桥河镇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体: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衔接“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

  围绕上述目标,未来一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三农发展,开创强村富民新局面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强镇,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依托茶叶、油茶、水果、蔬菜等优势产业,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迈进。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步伐。深入推进粮食安全增产行动,严格落实国家惠农补贴政策,规范发放补贴资金,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企业申报“两品一标”,加强对专合组织、专业协会的申报、创建、扶持、管理和监督,使其成为引领发展的“引擎”和“支柱”。

  提升发展水平,培育现代化农业企业。引进冷链产业企业,延伸农产品发展链条,增加附加值,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引导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向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延伸,推进联合体内部经营主体间产业、要素、利益联结。全面贯通农产品进城渠道,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线上线下渠道,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壮大村级财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加大政策、资金向村组倾斜力度,全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增收。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盘活存量资产,持续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动力。巩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成果,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做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现有资产最大效益。

  二、统筹协调推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

  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村庄规划,围绕新桥河集镇“三横两纵”布局,推进新桥河中心卫生院项目、高铁安置点基础设施改造建设项目,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各村落实“一村一规划”,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倡导“田园风光是农村最美风景,蔬菜林果是农村最好绿化”理念,严守耕地红线,聚焦“清、治、建、管”,实现“点、线、面”联动,辐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加快城镇建设,提升集镇综合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建管并重,整治集镇经营秩序,杜绝乱摆摊、乱设点、乱占道经营和违法违建现象。完善环境卫生、镇容镇貌、日常秩序等管理制度,改善集镇人居环境,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提升集镇品位。有序推进集镇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集镇规模,增强综合承载力。

  注重基层基础,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执行村民建房规划例会制度,遏制“两违”行为。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做好环境保护,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抓好村级事务公开,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抓好项目落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交通网络方面,持续推进道路改造提升和“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水利设施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进行河流治理,完善防洪减灾水利工程体系,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方面,落实项目包干责任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产出率。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和立项,争取乡村道路硬化、山塘除险加固、土地整理、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培育规模企业,优化营商发展环境。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入驻。“筑巢引凤”邀请在外投资的本地企业家回乡投资,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加强环境监管,扶持规模以下企业,组织银企洽谈会,增强企业“造血”功能。

  三、坚持为民惠民,提升民生幸福满意度

  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抓好产业就业、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等重点工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社会兜底保障、金融扶持等,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加大保障力度,增进民生福祉普惠。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工作。规范发放惠农补贴资金,提高群众普惠率。做好农村低保、大病救助和五保供养工作,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全面协调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发展文体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强化村卫生室服务功能。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防控出生缺陷儿,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发挥统战和群团组织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维护稳定大局,增强群众安全满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化解信访积案,依法处置非法缠访、闹访、越级上访事件。强化禁毒工作,治理治安突出问题,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处置,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学执政能力值

  建设担当型政府,引领发展勇挑重担。立足镇情,担当引领发展重任,引导党员干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主动承担新任务,形成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日常工作中履职尽责、面对发展重任奋发有为、面对矛盾困难迎难而上、自觉拒腐防变的思想共识。坚持依法用权办事,接受人大监督,办理建议、提案,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民为本高效服务。始终把群众利益置于最高位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开展“服务型机关”“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在机关建设中要强调“过紧日子”的观念,把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杜绝铺张浪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建设廉洁型政府,坚守底线风清气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政治责任,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担责。开展作风建设,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守廉政底线,树立风清气正的政府形象。

  建设法治型政府,依法行政规范有序。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多措并举,从严从紧从细落实相关工作。坚持依法治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营造公平正义、依法有序的社会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