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区长春镇香铺仑卫生院2021年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05 11:48 信息来源:区委编办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902446898695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资阳区长春镇香铺仑卫生院

 

定代表

              何军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资阳区长春镇香铺仑卫生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医疗、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

    

益阳市长春镇桃子塘村

法定代表人

何军

开办资金

54(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差额补贴)

举办单位

益阳市资阳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75.4

999.9

网上名称

资阳区长春镇香铺仑卫生院

从业人数

3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执行《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

我院在年度内,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积极规范开展业务活动。我院紧紧围绕国家的卫生医药体制改革为中心,确立了以基本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全院职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领导部门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冠疫情防治情况 自疫情暴发以来,我院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所属辖区疫情工作,做好疫情监测、排查、宣扬等工作,构筑严密防线。1、抓好重点关口,实行预检分诊分流,对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码、行程码查询,流行病学与接触史调查。2、加强辖区人员排查,对高风险、中风险回乡人院重点排查,上门核酸检测,行隔离医学观察,严格辖区人员体温检测及日常清洁消毒。3、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进行,按照“愿接尽接、应接尽接”和“积极稳慎、有力有序”总体要求,对不同年龄、人群等排出优先顺序,有序扎实稳妥推进全面接种,全年共接种37480针剂。 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规范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端正服务态度,改善医院环境。 1、完善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了首诊负责制、医师查房制、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医疗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医疗安全报告制度。 2、加强药品管理,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了医院合理用药科学管理体系。坚持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实行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分级使用,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3、公开了价格,规范了收费。我院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规范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严禁超标、分解收费现象发生。 4、为方便患者看病,切实解决患者就医的各种不便现象,改进和简化了就医流程,为病人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 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主要通过实施农村居民免费健康体检、高血压糖尿病随访、居民档案认证、孕产妇管理、儿童免费体检、重大精神疾病管理及肺结核管理等大力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2021年居民档案30955人份。(2)老年人体检2819人次,定期对辖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常规体检,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并提供保健服务、健康指导、健康行为干预,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和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指导。(3)高血压规范管理2456人,糖尿病规范管理708人,主要是针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定期进行随访,随访的同时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测血压、随机血糖监测,并针对辖区慢性病人群开展连续科学的健康评估、干预措施等,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4)孕产妇健康管理活产251人,产妇248人,产后访视100%,高危产妇143人,无孕产妇死亡发生。(5)儿童体检1572人,掌握辖区内0-6周岁儿童基本情况并进行登记(6)儿童预防接种996人,接种门诊均为规范化预防接种,上岗人员均有预防接种资格证。(7)重大精神疾病规范管理166人,对辖区内确诊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并对他们进行了体检、精神状况及危险因素的评估。(8)肺结核规范管理19人,对确诊结核病患者实行定期督导及访视,并指导其按时服药。 四、存在的重要问题和整改措施。 我院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工作任务应进一步细化。提高医疗诊治水平,为辖区居民的健康提供保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18年3月29日至2023年3月29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