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区迎风桥镇中心幼儿园2021年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2-05-31 09:29 信息来源:区委编办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902MB14228388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资阳区迎风桥镇中心幼儿园

 

定代表

 刘仕荣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资阳区迎风桥镇中心幼儿园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幼儿教育教学

    

资阳区迎风桥镇左家仑居委

法定代表人

刘仕荣

开办资金

35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益阳市资阳区教育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

14.1

网上名称

迎风桥镇中心幼儿园

从业人数

1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执行。

一、思想工作方面 我们园深入贯彻上级教育方针,坚持保教并重的原则,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此期间,我们园实行了班级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常抓不懈,以此来充分的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在工作中互相提携,共同进步。 二、环境创设方面 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对室内的墙壁进行了装饰,让孩子们在环创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自主学习,从中感受快乐。在环创中,老师们从自身做起,遇事相互帮忙,相互鼓励,让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和和谐,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从而迈向健全人生的第1步。 三、教育方面 我们从常规入手,从自我做起,做好礼仪示范,微笑面对每一位家长,亲切欢迎每一位小朋友主动问好,并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为人师表,同时培养孩子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课堂上从生活点滴抓起,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说话先举手,安静倾听他人说话,不随意打断他人说话,我们还利用儿歌游戏来约束小朋友们,听从指挥,我们认真组织老师们学习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如何备课做简易教具,如何评定公开课,我们还深入各班,了解老师们的教育状况,认真开展公开课的评课,每次活动后大家都相互交流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我园根据幼儿年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我们从课堂礼仪入手,学说一句完整的普通话,让他们通过平时习惯的养成并结合资料的积累,在游戏中通过儿歌字宝宝的形式来掌握普通话的本领,我们从学习几句通顺的普通话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在小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普通话的本领,另外就是大班大班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重点语言课,我们以,学会表达为重点,学会说好普通话,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能力。科学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差异大,又在教学中常会出现一半心懂一半慢懂的局面,老师们常常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因材施教,我们充分利用,户外活动锻炼孩子们的社会适应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着力打造一支特色的韵律操,通过音乐和游戏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边玩边学会社会规则和适应能力。玩中学学中玩。 四:保育方面 我们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动静结合室内外结合,每天保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来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在孩子们入园前每天先做好教室内外的通风卫生工作。每晚孩子们离园后教室保证半小时的紫外线消毒桌椅,地面都用消毒水擦洗饮水桶,毛巾口杯也定期消毒,每天坚持加强晨检,午检晚检的力度,来杜绝传染病的入侵,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做好药品管理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长。 五、安全方面 我们时刻牢记,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安全,处处有教育,我们还利用安全教育视频来辅助幼儿增强安全意识。时刻防范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发生,我们重点做好早晚接送的门前管理,以免小朋友因意外而走失。其次课间午间游戏入厕洗手,室内追逐时,进餐前后午睡起床户外活动等几个关键时间段的防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家长方面 我们做到主动亲切与家长沟通,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和家长交流,平时多观察小朋友在园的各种情况,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成长特长优点都及时反馈给家长,随时取得家长对老师们的信任和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支持,如遇到特殊情况时切忌发生口角,家长意见细心听取,以此加深家园了解促进家园关系共同成长,在这方面我们还做得很不够,还需要我们老师认真去学习,去探讨,去努力以上点滴,都离不开老师们的精诚团结和配合的默契,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支科学的保教队伍,务实求真,实事求是,以幼儿开心,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社会认可为办园宗旨,继续缔造幼教新辉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0年08月06日至2025年08月06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合格幼儿园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