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益阳市资阳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索 引 号:006466901/2022-1714729 文号:益资政办发〔2022〕24号 统一登记号:ZYDR—2022—01021 登记日期:2022-12-27 发文日期:2022-12-27 信息时效期:2027-12-27 所属机构:政府系统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责任部门:益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ZYDR—2022—01021

 

 

 

 

 

 

 

益资政办发〔2022〕24号

 

 

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益阳市资阳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长春经开区管委会,区直、驻区各有关单位:

《益阳市资阳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益阳市资阳区“十四五”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着力建设民生福祉全面增进的幸福新资阳,促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益阳市资阳区“十四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全面完成了“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1. 就业局势整体稳定。将“稳就业”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积极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局势整体平稳。十三五时期,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559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5%以内。一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功申报资阳区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该项目是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湖南省第一批公共实训基地项目,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以人社局为业主的实训基地,我局着力将其打造成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培养输送素质过硬、技术精湛的技能人才。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力度,做到简化手续,应审尽审,应贷尽贷,确保创业担保贷款“用得活、用得好”,帮助更多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享受到就业惠民政策,全区共发放18021万元,带动城乡就业1.59万人。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快家政服务业人才开发,拓展就业新空间。精心组织月嫂培训就业,成为资阳就业新名片。至2020年末,全区完成各类职业培训2.39万人次。三是推进重点群体就业。零就业家庭和纯农户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动态“双清零”。退役军人、被征地农民、禁捕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安置工作扎实开展。四是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点亮万家灯火”等专项活动,全方位保障企业用工。特别是2020年疫情以来,通过线上招聘、线下送岗,开展“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月”活动,有效破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十三五”期间,共组织全区企业提供2.3万余个工作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26万人次。五是抓好就业扶贫工作。全面落实各项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扶贫政策,深入实施“1211”行动。建立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在岗人数96人。建成36个就业扶贫车间,15个就业扶贫基地,吸纳80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六是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十三五”期间,累计支出稳岗补贴资金460.1万元,惠及46家企业、14378名企业职工。

2. 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善。全力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扎实开展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作用愈发明显。一是社保改革深入推进。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险合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全面完成,社保征缴职能实现向税务部门的整体移交。启动补充工伤保险,进一步加大对工伤职工的保障力度。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大社保稽核力度,确保基金安全。二是社保扩面征缴全面推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至2020年末,全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2.36万人、3.45万人、0.81万人、2.49万人、3.9万人。发放社会保障卡33万张。三是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6年提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5年同步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015年的70元/月提高至113元/月。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由2015年的798元/月提高至1242元/月,新参保农民工按照城镇职工同等标准参保缴费,享受同等失业保险发放待遇。完善补充工伤保险,工伤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全面实施。加强基金监管,各项社保待遇得以按时足额发放。

3. 人事人才工作稳步推进。至2020年末,通过面向高校人才引进、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及面向省内公开选调等方式共引进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55人,其中区直及乡镇事业单位375人、教育系统487人、卫健系统193人。2016年,我局被评选为益阳市首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一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得到健全。制定《资阳区事业单位2016-2020年五年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二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积极组织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获奖人数逐年提高。加大企业招聘服务力度,通过“春风行动”现场招聘、网络直播招聘、高校毕业生网络视频双选会等招聘活动,共组织全区企业提供23000个工作岗位,涵盖多个行业,涉及多个工种,达成就业意向12650人。进一步做好了服务企业、牵线搭桥的工作。三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得到加强。完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休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基本离休费)、津补贴调整工作。人事考试制度得到健全,平稳完成各类人事考试,确保了考试安全。

4. 劳动关系日趋和谐稳定。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一是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明显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区劳动用工备案企业378家,用工备案记录数31896条;共对奥士康、新希望等20余家企业的100多个岗位批准了特殊工时制度。二是着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至2020年末,仲裁立案受理327件,已审结327件,法定期限内仲裁结案率99.7%,共为327名劳动者维护其劳动报酬、伤残补偿、经济补偿、年休假工资等各项经济权益700余万元。三是着力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多部门联合办公,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对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登记缴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资发放、休息休假制度、高温津贴发放、遵守劳务派遣等进行日常化巡查。积极推动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两金三制”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全面启动实施。连续五年举办企业劳动用工业务培训,有效提高用人单位遵法守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用工意识,企业劳资纠纷现象逐年下降。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方面: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国际国内战略机遇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在了更突出的位置,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预期,社会保障体系规模持续扩大,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为“十四五”时期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挑战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就业总量压力特别是青年就业压力不容忽视,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制约和影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根除,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有待进一步明确。国际贸易格局演变、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发展给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新课题。人社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尚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给我区“十四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提供更均衡更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努力满足全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活力美丽文明幸福新资阳贡献力量。

(二)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制度及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分配比较合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事制度严谨公平、人才管理规范的发展目标。推进实现“劳有乐业,才有优用,技有专长,老有颐养”,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迈向更高台阶。

1. 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大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强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创业环境,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到2025年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000人,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0人。协助企业在线发布招聘信息,依托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平台,组织企业参加线上线下招聘,为企业招揽人才超过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2.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国省部署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完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扩大工伤保险参保人群,提升工伤保险经办能力。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社会保险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3. 人才队伍规模更大、素质更优。研究制定《益阳市资阳区2021-2025年人才引进计划》,把乡镇基层岗位与城区事业单位岗位分开,对乡镇基层岗位进行单列招聘,在招聘总数上向乡镇基层岗位倾斜。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助推资阳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有利于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顺畅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不同地域间有序自由流动;提高基层人才收入保障水平,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4.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更加健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探索实施行政单位事业编工作人员调资调级方案,研究建立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5. 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基本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巩固完善“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力量,巩固根治欠薪成果。“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察体系基本构建,联合惩戒机制作用有效发挥。完善仲裁与诉讼衔接协调机制,优化仲裁办案程序,不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能力。

6. 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优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更加健全,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业务职能进一步下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加快智慧人社建设,推动业务经办由“实体服务大厅”逐步向“虚拟服务大厅”转移,做到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办理、一网通办”。加快推进“互联网+人社”政务平台建设,社会保障卡发行应用全覆盖,基层公共服务条件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均等化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服务渠道多元化,信息服务智能化。

三、主要指标

十四五”规划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2020年

2025年

属 性

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

4612

>4100

预期性

2.城镇登记失业率(%)

2.28

<4.5

预期性

3.开展各类职业培训人次(万人次)

1.0868

[3.5]

预期性

4.其中: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人次(万人次)

0.5166

[2]

预期性

二、社会保障

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7

99

预期性

6.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47

5.72

预期性

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2.25

22.4

预期性

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0.79

0.81

预期性

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5

3

预期性

1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8

3.2

预期性

三、人才人事

11.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人)

173

[865]

预期性

四、劳动关系

12.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100%

100%

预期性

13.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

100%

100%

预期性

注:[ ]内为五年积累数。

四、重点任务

(一)持续稳定就业局势,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素质,有效防范化解失业风险,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1.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分类施策,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扩大城镇就业规模。深入实施“311”就业服务行动,着力满足各类服务对象就业服务需求。健全重点企业公共就业服务联系制度,加大就业岗位归集发布力度,搭建人岗对接平台。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稳妥有序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

2.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方位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依托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快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能力。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以月嫂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鼓励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技能需求,对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逐步完善企业新型学徒培训、校企合作、互联网+职业培训等培训模式。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职业资格管理,畅通劳动者职业技能发展通道。

3. 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初创实体支持力度,提供场地支持、租金减免、税收优惠,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降低反担保门槛,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参加各级开展的创业大赛、创业创新项目推介等助推活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加强创业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加快培育创业主体,在开展SYB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新业态培训,将“直播带货”、创业模拟培训、乡村领雁创业培训纳入培训补贴范围。

4. 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禁捕退捕渔民、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吸引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为有意愿、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场地和技术等多层次支持。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促进劳动力供需有效对接,推动农民工和脱贫人口有序外出就业。加大禁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保持动态清零。落实退役军人就业优待政策。加强失业人员就业援助。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开展“点亮万家灯火”就业帮扶服务活动,对各类重点群体分类帮扶、精细援助、跟踪服务。

(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可持续的社会保障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应保尽保的原则,形成社会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谋的发展局面。

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推动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按照国省部署推进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按照国家部署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

2. 实施全面参保计划。积极促进有意愿、有经济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有参保意愿的人员应保尽保。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推进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适龄参保人员应保尽保。

3. 健全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调整机制。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建立失业保险待遇标准科学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

4. 强化基金监督管理。构建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共同监督、政策制度完善、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实时共享的基金监管新格局,建立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的基金管理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完善数据实时共享比对机制,将基金监管制度规则和监管系统嵌入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好大数据,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监测、防控能力,提高监管效率,遏制基金大案要案发生,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5. 提升经办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业务培训,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提升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业务系统数据与省部主要数据平台对接,构建事前预防控制、事中核验比对、事后稽核监督的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一事双岗双审”等防控措施,推进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实现风险防控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

(三)推进人才洼地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发展环境优化。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注重质量、分类管理,组织实施人才服务行动,打好人才人事工作组合拳,推动人才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计划五年内引进各层次、各类型优秀人才500人以上。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激励支持,落实人才待遇保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

2.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严格按上级政策要求稳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改革,结合本区实际,建立科学的工资收入增长机制,合理设置基本工资与津补贴的比例。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岗位结构,完善岗位异动管理办法,逐步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大力推行竞聘上岗制度。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办法,积极落实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放宽一允许”(放宽学历、专业、年龄要求,允许限招本地户籍人员)的优惠政策。积极推广应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业务“网上办”。

3. 确保人事考试安全。加强人事考试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考务组织,实施“阳光考录”。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大防作弊新技术运用,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严厉打击有组织的高科技作弊和涉考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事考试更加规范,考风考纪更加严肃,考试结果公平、公正。

(四)维护劳资双方权益,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坚持劳动关系矛盾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提升劳动关系治理能力。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合作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1.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体制。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完善工时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务派遣监管,规范用工行为。探索建立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稳妥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2. 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加强制度化建设,健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落实调解仲裁工作制度。创新办案机制,加强办案指导监督,提升仲裁终结率。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符合调解仲裁机构特点的办案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推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加强专业化建设,探索新的培训方式,不定期地开展业务培训,强化调解仲裁员队伍行风建设,充实调解员、仲裁员力量,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调解”服务。

3. 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依法执法,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加强重大案件督办。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化水平。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基层队伍建设,建立机构编制完备、人员配备到位、机构名称规范、执法形象统一的基层劳动监察队伍。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落实落地,健全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执法行动,对恶意欠薪的犯罪行为进行联动打击。建立健全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对失信的用人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

4. 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强化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统计监测制度,提高农民工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农民工依法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推动农民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多形式开展农民工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做好农民工舆情监测、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化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效能

健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全民、均等可及、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 厚植系统行风文化基础。持续加强系统行风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高频事项,以标准化促服务规范,以信息化促服务创新,以资源整合促服务效能提升。持续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提升窗口单位业务经办能力,加强对大厅服务情况管理调度。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持续开展“清减压”。

2.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信息化。继续加强乡镇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健全软硬件标准,补齐服务短板,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理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的体制机制,编制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清单,全面公开服务事项,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推广“互联网+”人社服务模式,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调。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卡全民持有。大力发展电子社会保障卡,实现“全业务用卡”。

3.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聚焦乡村大龄脱贫人口、低收入人群,建立施策精准、机制灵活、服务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帮扶机制。坚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两大方向,持续推进有意愿的劳动者外出就业。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吸引农民工等自主创业。规范管理公益性岗位,促进就地就近解决就业。努力实现乡村有技能提升意愿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低收入人口实施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政策。完善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激励政策。做好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作风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落实各项学员教育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强政治、正作风、优环境、助振兴”四大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工作短板,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四风”,以铁的纪律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建设优质服务窗口,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把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

(二)推进“法治人社”。加强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严控发文数量,严格发文程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梳理人社政务服务权责清单,加速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自觉接受各方监督。

(三)强化财政保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支持,科学规划办公场地,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工作硬件设施,推动人社系统业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积极争取上级社会保险转移支付,保证区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核发到位。加大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资金投入,支持重大项目的实施,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和正常运转,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四)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合理配备人员编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五)做好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创新宣传形式,加强舆情分析,建立网评队伍,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消除误解误读。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在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上的参与程度,构建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宣传工作格局,营造有利于人社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2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