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阳区全面小康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14-03-12 11:15 信息来源:资阳区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精神,要求我区在2017年提前全面实现小康,根据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安排,区统计局主要承担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的收集,测算,评估等工作。我局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数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数据收集测算工作。

一、资阳区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省定二类县区34小项监测指标最新计算方法测算,我区2013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9.8%,比2012年74.9%增长了4.9个百分点,实现程度目前全市排第一方阵序列。

从34小项指标来看:

已实现目标值的有11项, 占总监测指标32.4%,分别是: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千人拥有床位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地表水质达标率、森林资源蓄积量增长率、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实现程度80%以上的有9项分别是: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平均受教育年限、社会安全指数、单位GDP能耗、空气质量达标率、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

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有六项: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文化产业对GDP的比重、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二、我局承担的几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资阳区全面小康目标任务分解中我局承担的五项指标分别是:①人均GDP21710元(45000);②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7元(35000);③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33元(16000);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2.6%(90%);城镇化率49.7%(60%)。虽然完成目标值难度较大,我们将加大数据协调力度,确保做到应统尽统,数据能上报,检查能通过,尽最大能力接近或达到目标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资阳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明显进展,但受产业结构、发展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74%)和人民生活两大块(75.5%)。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从监测结果看,我区的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经济发展的滞后影响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2013年全区人均GDP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1710元,只完成了全面小康目标值45000元的48.2%,人均GDP若要按期达到目标,2014年起,每年须保持20%的增长速度。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2.6%只完成了目标值91.8%,若要按期达到目标,2014年起,每年须递增2个百分点,难度较大。

(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是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常住人口比重加权计算出的反映居民收入的综合性指标。201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7元,实现程度为6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933元,实现程度为68.1%。要完成目标任务必须保持年均增长16%、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难度较大,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仍是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几点建议

资阳区目前总体上处在现代化初级阶段,基础较薄弱,经济总量较小,社会事业缺口较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任重而道远,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主攻难点,全面推进,确保按期并力争提前达到全面小康目标。

(一)已完成指标不能松懈

根据省小康办考核规定,已完成目标任务的指标,如果今年完成总量提升幅度跟全省同类县区第二名提升幅度对比计分,都将直接影响我区小康监测整体分数。建议已完成指标任务的责任单位仍要密切关注数据的完成情况,必须逐年有所增长。

(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对实现程度60%以下的文化产业对GDP的比重(5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率(37.5%)、农村居民安全饮水比率(56.1%)、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41.6%)四项指标要像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样,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集中资源,全力推进,争取实现目标任务。

(三)大力推进"三化两型"进程,加快经济发展

经济相对落后是当前资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中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要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服务业发展,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