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发布时间:2009-04-20 15:03 信息来源:资阳区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2009年资阳区一季度农民现金收支稳步增长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学习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区经济,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不断加大扶农、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全区农村经济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农民现金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据6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36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2.37元,增长7.26%。
    一、农民现金收入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加。农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一季度人均现金收入为509.78元,比上年同期的445.64元,增加64.13元,增长14.39%;其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增加,一季度人均为509元比去年同期的445.6元增加了64.13元,增长14.39%。拉动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1、农业现金收入增长,一季度人均290.36元,比上年同期的233.元增加57元,增长24.58%。占第一产业现金收入比重的57%.2,牧业现金收入稳步增加,一季度牧业现金收入人均202.7元,比上年同期的199.42元增加3.28元,增长1.64%;主要表现在出售牧业产品收入增加,其中出售猪的总量和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现金收入也保持了增长的水平,一季度农村居民出售猪的数量和上年同期相比人均增加了1公斤,增长15%;出售家禽的数量与上年年同期相比持平。3.渔业现金收入也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一季度渔业现金收入人均14.71元,比上年同期的10.63元增4.08元,增长38.37%;主要表现在茈湖口特种养殖业(甲鱼)收入的增加.
(二)财产性收入继续增加。一季度人均为10.47元比去年同期的9.10元增加1.36元,增长14.99%。增加主要因素是财产性收入中的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增加,一季度人均为8.36元,比上年同期的7.32元增加1.03元,增长14.08%。
  (三)转移性收入增加。一季度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61.55元,比上年同期的人均142.06元增加19.49元,增长13.72%。其中:主要是农村亲友赠送现金收入增幅较大,一季度人均为32.03元,比上年同期的26.09元增加5.94元,增22.76%;其次是“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对农民进行粮食直接补贴、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优惠政策,提高和鼓励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达到农村内部的稳定,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措施的出台给农民得到了较大的收益,农民家庭在转移性收入中的其他收入大幅度的增加,一季度粮食直补收入3.91元,比上年同期的人均1.24元增加2.67元,增长214倍。
(四)受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工资性收入略有下降。一季度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17.67元,比上年同期119.4元,下降8.99元,降幅1.71%.主要是由于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27元下降至今年的292.16元,降幅为10.66%所至.   
    二、农民现金支出变化的主要特点 :
    一季度我县农民家庭现金支出增加,农民现金支出人均为1773元,比上年同期的1687元增加86元,增长5%。一季度现金支出中,表现出了“三增一平”的现象,即:农民家庭的生产费用支出增加; 财产性支出快速增长和转移性支出稳步增加的状态;生活消费支出与去年同期持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居民生产费用支出迅速增加。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家庭用于生产费用支出人均为266.35元,比上年同期的227.3元增加39.05元,增长17.18%。增长的主要指标有:1、农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加,一季度人均为258.85元,比上年同期的194.38元增加65.38元,增长33.79%,其中:第一产业生产费用人均为249.76元,比上年同期的187元增加62.76元,增长33.56%。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生产费用一季度人均为124.28元,比上年同期的105.53元增加18.75元,增长17.76%,生产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居民在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农业费用增加,一季度人均为87.15元,比上年同期的70.33元增加16.81元,增长23.91%;渔业生产费用支出和上年同期相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一季度人均为44.74元,比上年同期的2元增加425.74元,增长2136%。牧业生产费用支出稳步增加,一季度人均为79.89元,比上年同期的79.26元增加0.63元,增长0.79%。
    (二) 财产性支出快速增长,转移性支出与去年同期稳步增加。
    (三)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与去年同期持平。今年一季度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1354.34元,比上年同期的1352.28元增加2.06元,增长6.80.15%。增减的指标内容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费用的增加,今年一季度人均为161.59元,比去年同期88.32元增加73.28元,增长82.9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费用的减少,今年一季度人均101.99元,比去年同期197.66元,下降95.67元 降幅480.4%
     三、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
    要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扩大良种补贴品种、范围和额度,增加大型农业机具更新购置补贴资金等,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各级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展开,把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物质文化水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加大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
    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巩固发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快将畜牧养殖业培育成农村新的支柱产业;
    三是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收入。
    我区山地和丘陵众多,发展特色农产品得天独厚。要进一步加大对马铃薯,西瓜、大棚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的开发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三)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工业化模式经营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最佳选择。通过农业产业化可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同时获得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
    一是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按照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等尽快建成一批竞争实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促其上规模、上水平,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植,增强辐射带头作用;
    二是因地制宜地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稳固优质的原料基地;
    三是大力搞活农产品流通。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利益共享和民主管理的原则,组建各种形式的流通合作社,确保农产品货流其畅,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扩大农民到农外就业,是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政府部门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加大对劳务输出投入。扩大内需,增加对区内基础建设、固定资产等项目的投入力度,造就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机会,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认真抓好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 
    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要组织镇村干部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
    二是要大力实施“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当前出现的“民工荒”本质上是“技工荒”。我区应借此机遇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种或多种实用技术,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要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我区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定向、定岗等的培训形式,针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开展对口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批,输出一批。同时,各乡镇必须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围绕本地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地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三是要建立良种良法的推广机制。加大良种培育基地建设,加快实用技术推广步伐,使良种良法相配套,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要大力创办科技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六)积极发展民营经济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工资形式 增加农民收入是民营企业服务“三农”有效形式。如新桥河的布鞋厂、锑品冶炼厂、凉席厂;迎风桥的苗木、建材;长春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教育基地等均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使农民实现了就地增收。政府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以此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七)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要增加信贷投放额度,切实解决好农民生产周转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要教育广大农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努力消除自加负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