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zyqhjhxq/2025-2031704 发布机构:黄家湖新区 发文日期:2025-01-17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2.2;">  一、2024年重点工作情况概述

  2024年,资阳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年初工作安排,结合园区实际,全力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区建设,致力于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大对木槿的基础性研究力度,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极推进木槿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全年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进展。

  (一)智慧农业建设成果初显

  园区内已成功培育出富佳科技、益炫农业等一批数字农业企业,并得到了区农业农村局在数字农业试点项目上的大力支持。其中,益炫智慧农业在大棚反季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成功打造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体系,建立了先进的大棚温度湿度智能控制系统。目前,大棚反季种植技术已日益成熟,并在园区内的创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苗木栽培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项目取得实效

  园区牵头申报的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示范园区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14个新型经营主体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和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工作。项目实施后,各经营主体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长春镇幸福村经济合作社和迎风桥镇邹家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木槿花产业,今年已实现了约8万至5万元的纯利润收入;益阳富佳科技有限公司则利用项目资金建设了数字化育秧育苗示范基地,为周边种田大户提供了水稻全程机械化服务,服务面积高达4000多亩。木槿种植面积增加1000余亩,鲫鱼和水稻加工项目在养殖场所和生产加工设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木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在标准制定方面,园区组织申报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牡丹木槿花》已顺利通过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审核,并在网上发布。

  2.在基础性研究方面,园区联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共同成立了木槿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项目组,并启动了益阳市《木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和《木槿繁殖栽培技术规程》两项标准的申报工作,已得到省市监局的立项批准。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共同打造以木槿种植、加工、文旅等一二三产业发展技术为载体,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木槿科技小院。在园区范围内多次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指导湖南叶姿木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中药化妆品生产罐、中药材种植施肥装置、木槿种植用植株支撑装置、便携式植物采摘装置专利申请。

  3.在招商引资方面,园区制作了木槿产业宣传片,通过大力招商,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叶姿生态农业公司的木槿花叶萃取项目和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木槿花叶水提萃取项目成功入驻园区,叶姿生态农业已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生产,槿康生物也已正式投产运营。今年,园区企业共收购鲜花23323.92公斤、干花412.6公斤以及鲜叶13961.2公斤。

  4.在种质资源库建设方面,园区全力促成湖南叶姿国际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展合作,计划共同建立木槿种质资源库,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专家工作站,深入挖掘木槿的延伸价值。

  5.在文旅融合方面,园区积极引导支持先锋桥村大力发展木槿文旅综合产业,并建设了木槿研学营地、网红IP打卡点等特色景点。逐步丰富园区的旅游资源,推动“木槿产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园区已联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规划设计院启动了木槿花产业旅游道路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形成规划初稿,待进一步完善。

  6.在资源整合方面,积极组建益阳木槿产业协会,目前,产业协会已经在市民政局完成核名,正积极收集资料准备备案。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园区用地保障问题。

  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对接项目,大部分因建设用地无法满足而另谋他处;一些农业类项目在三产融合方面想做文章,却因缺少建设用地而无法支撑;紫薇动物王国项目、木槿综合产业园项目、脱贫攻坚示范园项目中部分新建项目均因为用地规划问题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立项争资难度较大。

  农业科技园区可申报项目极少,农业科技类、林业产业类项目小且少,大部分项目因我单位不符合项目的申报主体和实施主体要求,需联合乡镇或其他部门单位共同申报,申报难度大。

  招商引资优势不显。

  新产业、新业态的招商政策、财税政策等配套专项政策吸引力不大,支持力度偏小。

  (二)园区设施设备老化、运维压力大。

  2017年紫薇村美丽乡村建设完成至今七年时间,基本没有后续投入,园区公用领域电力水利设备均已不同程度出现老化及损坏,路灯系统线路短路情况时有发生,地埋水管时有爆裂或者渗水情况发生。紫薇园内照明、喷泉、监控系统因使用期限较长。使用频率较大,功能正逐步缺失。

  小游园内使用竹木搭建的棚屋、造型、木质走廊等设备,因材质使用年限过长,已经成了危旧建筑,只能逐步拆除更换,景点规模逐渐缩小。园区虽然下大力气降低了大部分“三保”支出,但不断增加的维修资金压力正逐步显现。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拓宽招商引资渠道。以“四区两园”为平台载体,以“做活花经济、做优花文章”为重点,结合现代农业、研学教育、花卉苗木、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创新招商举措,广泛开展招商活动,稳步推进园区现存项目良好运转。积极创造条件申报健身步道项目,积极争取资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木槿综合产业园项目专项债的落实,全力包装巴鲜公路提质改造项目、木槿种植基因库项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农业新技术产业等项目。

  (二)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1—2家农业新技术企业,依托银城木槿科技、槿康生物科技、益炫智慧农业等农业科技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集中打造成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力争组建1家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运营好木槿科技小院,联合叶姿生态农业公司启动木槿种质基因库建设。

  (三)提升木槿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一是引进木槿植物资源研究中心。全力促成湖南叶姿生态农业、银城木槿科技、槿康生物科技等公司与省内外权威院校达成长期的战略研发合作,组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深入研发木槿系列产品。二是充分发挥益阳市木槿产业协会功能。全力促进木槿产业协会成立,联合市内相关企业逐年逐项申报木槿种植、采摘、储存、运输、加工等系列省市标准,申报木槿地理标志商标。三是打造木槿文旅融合新品牌。深入挖掘木槿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木槿文化旅游项目。通过举办木槿文化节、木槿花海观赏季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木槿之美,感受木槿文化的魅力。同时,推出一系列以木槿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木槿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木槿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木槿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四是招引企业入园。拓宽视野,引进木槿日化企业入驻园区,联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与湖南匠人心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木槿食品、加工和产品上市,打造全产业链条。培育1-2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启动木槿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五是深化品牌建设。持续推进化妆品原料目录备案工作,设立木槿文化展览馆,深挖木槿文化资源、开发木槿文创产品、木槿故事,创造条件逐步申报木槿绿色食品、木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木槿之乡”等称号,逐步将木槿综合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