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资阳区长春经开区南丰社区,经过一路的木槿花开、荷花绽放、丝瓜爬藤,“藏”在高速公路桥梁涵洞里的红色文化长廊,在稻田绿树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醒目,红色南丰,一展眼前。
近年来,南丰社区以丰堆仑革命旧址为依托,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红色基因传承激励着广大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擦亮“红色名片”
南丰社区辖区内的丰堆仑革命旧址,是抗日救亡时期益阳县革命斗争领导核心所在地,有着“益阳抗大”的美誉,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论四季轮转,丰堆仑革命旧址依然巍然矗立;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有不少党员来到这里参观学习,他们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近年来,南丰社区紧扣“红色”主线,拍摄了一部红色宣传片,开发了一批红色精品党课,创作一批红色文艺作品,修建了一条红色文化长廊。南丰社区通过打造文化赋能“新载体”,持续擦亮“红色名片”,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近年来,资阳区深入挖掘和整理南丰社区红色文化资源,以丰堆仑革命史实为题材,组织开展文艺创作和传播活动,拍摄丰堆仑革命旧址主题宣传片《百年风雨 家国使命》;通过邀请专家讲课、红色党课赛课等形式,整理南丰村高文华、帅孟奇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充分挖掘丰堆仑红色精神,打造《高文华的故事》《桃李满天下的华侨教育家——张国基》等系列精品党课;组织全区文艺工作者,创作花鼓小戏《选择》、弹词作品《丰碑》、编撰《最是南丰红》一书等,全面展示南丰社区红色人物、红色文化、红色基地等。
去年以来,在资阳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文化志愿者毛一良的协助下,南丰社区选址丰堆仑革命旧址通往稻虾产业基地的1公里路线,打造一条红色文化长廊,利用长张高速涵洞,集中宣传展示丰堆仑红色文化元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
发展绿色产业
南丰社区位于资阳大道以北,益沅公路以东,由原南湖圫、丰堆仑两村合并而成,总面积5.4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4000多人。近郊地带,交通便利,社区内物流企业集中,离红联大市场近,为本地产品的销售与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南丰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新明介绍,辖区内的原塘湾组片区,在上世纪90年代就是小有名气的丝瓜种植区,那时候的瓜农,一年靠种丝瓜的亩收入就有几千元。现在,社区依然保留了50多亩的有机丝瓜种植区,由农户分散种植。
68岁的刘督群,就是社区的一位“老”丝瓜种植户。“今年种了5亩有机丝瓜,一年到头的农活,基本都是围着丝瓜转。”刘督群介绍,丝瓜的采收期长,可以从5月中旬一直采摘到打霜前,多的一天可以摘千把斤,平均下来一天能收获五六百斤。“我们两口子每天一早起来摘丝瓜,打包装车后,我再送往红联大市场的蔬菜批发商,路程不到10分钟。”靠种丝瓜,刘督群家一年能有10来万元的毛收入。
怎么提升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南丰社区不断盘活闲置的老学校、水塘等集体资产,并由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百余亩的土地,引进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百亩绿色生态农业稻虾基地。“今年发展了40多亩的稻虾轮作田,其中,小龙虾收入有差不多8万元。”基地负责人肖浩介绍,基地还在不断完善配套厂房设施,致力于打造一个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开辟出一条农业增收、合作社增效、农民致富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此外,南丰社区还依托近郊区位优势,多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社区,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业岗位近1000个,社区家庭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培育文明新风
7月22日,南丰社区百亩绿色生态农业稻虾基地的活动室内,毛一良和资阳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李国泰带着20多位社区的小朋友,认识荷花、画荷花。这是社区与资阳区文联合作开展的夏令营活动,已连续开展两年。
“今年的美术培训写生活动,一共为期5天,主要教小朋友们画家园风景,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自然美、感受家乡的风景美。”毛一良介绍,后期还将精选小朋友的美术作品,与美协下乡采风的画作一同展出。
丰富学生暑假生活,只是南丰社区丰富居民业务文化生活之一。近年来,社区陆续组建了龙灯队、腰鼓队、广场舞队等5支文化志愿者队伍,自编、自导、自排红色传统、党建教育与移风易俗等内容节目,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闲时配合社区入户开展防溺水、安全生产等工作宣传,有力加强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居民齐心,社区提质。近年来,南丰社区还以沅益公路沿线为重点,持续开展基础设施提质升级行动,并在社区选取群众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打造红色美丽屋场、修建口袋公园,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地,助推社区全域实现环境更加整洁优美、乡风更文明、社区凝聚力更强的目标。
“南丰人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建好南丰文化走廊,丰富红色美丽乡村内涵,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提质增颜’,努力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美丽富裕的红色新南丰。”赵新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