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房子都是建于80年代,现在破烂不堪,屋顶漏水,下水管道老化、堵塞,道路坑坑洼洼,楼道墙面也不成样子。经过改造修缮后,就像新的一样,我们住得舒心多了。”住在大码头街道群众街社区的龚奶奶心里乐开了花,住了近40年的房子“旧貌”换“新颜”。
大码头街道群众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历经一年精心施工,现已进入收官阶段。本次改造涵盖25栋居民楼,惠及178户居民,切实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大码头街道坚持以片组邻“三长制”为抓手,充分发挥邻长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民情恳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将群众需求融入改造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老旧小区的“改造革新”与基层治理的“民心凝聚”有机统一。
1.深化“三长制”,建强社区党建“大平台”
大码头街道群众街社区居民楼栋均是弃管小区,面临着配套设施老旧、卫生环境差、停车难、安全隐患多等多重问题,自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22名邻长以“望闻问切”工作法,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居民需求,推动小区下水管道更换、道路美化、规范停车位等实实在在的变化。居民们看到这些变化后,纷纷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从“被动”变为“主动”。
2.倾听民声,协商共治提升居民获得感
改造期间,面对居民意见难统一的问题,邻长们汇聚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楼栋长多方力量,组建“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共同参与小区事务协商与决策,激发辖区多方资源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召开“老旧小区改造”议事会12次,调解纠纷80余次,将大家反映的房屋漏水、下水管道堵塞、停车难等89意见建议纳入改造菜单,老旧小区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变“好”的华丽转身,实现居民“点餐式”改造的愿望。
3.多元共治,共绘老城新篇章
“满意,但也还有希望完善的地方。像我们这种老房子,下水管道老化特别严重,要是能够集中更换厨房、厕所下水管道就更便利了。”水果仓库工字楼居民张嗲的建议道出了许多居民群众的心声。群众街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内容涉及外墙粉刷、楼顶防水、路面提升、违建拆除、绿化升级等多个方面,现已接近尾声。为巩固改造成效,街道和社区联合“三长”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建立常态巡查和问题闭环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便民设施、休闲器材升级等“小而微”“细而实”的具体问题。针对居民反映集中的厨房、厕所下水管道改造需求,街道及社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现已完成全部管道更新工程。
如今,漫步在群众街社区,昔日斑驳的外墙已粉刷一新,坑洼的路面变得平坦整洁,拆迁后腾出的空间变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小广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改造,不仅提升了社区的“颜值”,更畅通了民声民意的表达渠道,形成了“居民提需求、社区抓落实、大家共监督”的良性互动机制。老城区的焕新蜕变,正成为大码头街道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