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展现全区离退休干部在理论宣讲、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宣传推介离退休干部工作经验做法,持续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大码头街道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共有党员49人。近年来,大码头街道坚持“三个突出”,用好用活机关退休干部资源,持续深耕“银龄”治理品牌,引导退休干部焕发“银龄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被认定为全省“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01、突出党性锤炼,筑牢“银龄堡垒”
坚持高位推进,以“三个强化”为抓手,不断夯实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定期听汇报、抓部署。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做到老干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表彰。高标准打造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升级“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硬件设施,规划“金秋党旗红”“金秋志愿汇”“金秋幸福家”“金秋风采园”四大板块,强化离退休干部党组织阵地内在服务功能和外在辐射效应。二是强化思想支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放学习资料和辅导读本,让退休干部能及时学、跟进学。针对年纪偏大、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采取“送学上门”、邮寄的方式发放学习资料,确保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三是强化组织建设。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开展谈感悟、话体会等实践活动,近年来,开展重阳节、八一建军节等主题活动25次。采取联建、合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支部,实现“党组织+涉老团体组织”融合,实现离退休党支部、老科协、关工委等“三老合一”,不断提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质量。
02、突出精准服务,做实“银龄保障”
紧贴退休干部需求,用“三个保障”,做深做实离退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一是保障政治参与,提升“归属感”。每年向离退休干部通报街道工作情况,述职评议、评先表彰、经济工作等街道重要会议均邀请退休干部代表出席。畅通老同志诉求反馈渠道,专人收集联系,定期征求老干部关于街道发展的意见建议,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银发”担当。二是保障生活待遇,提升“幸福感”。街道财政每年足额安排资金,用于支持老干部相关工作和活动经费。建立离退休干部帮扶慰问工作机制,全力落实各项待遇,两年来,落实离退休干部节日慰问、主题活动经费32万元,投入1.6万元组织开展退休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发放离退休党支部工作经费和慰问金额超2万元,完成离退休干部体检110人次。三是保障人文关怀,提升“获得感”。建立“四必看”机制,做到重大节日必看、住院必看、有特殊困难必看、遗孀必看。完善“一人一策”机制,做实退休干部信息采集、走访慰问和结对服务等工作,准确掌握退休干部家庭情况、居住环境、健康状况、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和需求,实行多样化、精准化服务。
03、突出老有所为,组建“银龄先锋”
以“银龄先锋”为核心发挥三大关键作用,积极组织引导老同志参与社区治理。一是“传帮带”常表率,发挥好“银龄先锋宣讲团”作用。着重发挥老干部“传帮带”作用,由机关退休党支部牵头组建“银龄先锋宣讲团”,通过自荐报名、分类建档等程序,针对老同志在政策宣讲、法律科普等不同方面的特长,引导老同志在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发挥优势作用。银龄先锋宣讲团团长由退休党支部委员曾富平担任,现有12人。两年来,组织老党员开展12次座谈会,围绕禁毒、法治宣传等主题开展微宣讲131场,参加群众人数达4000余人次。二是“万事通”常上岗,发挥好“银龄先锋指导团”作用。依托街道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和“美在金秋”老党员之家,打造退休干部参政议政平台。银龄先锋指导团团长由机关退休党支部书记刘跃军担任,两年来,通过座谈会、议事会等形式,收集意见建议24条。银龄先锋指导团还积极探索“以老带新”机制,采取“一对一”结对“传帮带”模式,就基层工作经验对街道、社区年轻干部进行言传身教,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三是“老革命”常发力,发挥好“银龄先锋服务队”作用。组建“银龄先锋”志愿服务队,吸纳身体健康、有余力参与社区治理的离退休干部成为“银龄先锋”发挥作用。全面挖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的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防溺水巡逻、矛盾调处、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激活治理活力。目前,“银龄先锋服务队”共有112人,由机关退休党支部副书记周荣彰担任总队长,结合“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平台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3次,服务时长达3000余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