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红管家” 烦事不再恼
索 引 号:zyqdmtjd/2020-1186525 发布机构:大码头街道 发文日期:2020-05-22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多亏了热心的‘红管家’,我的小感冒一下子就好了。”5月20日一大早,莫奶奶就在玉马庄小区支部活动室跟邻居们聊开了。前几日,大码头街道建新里社区玉马庄小区80多岁居民莫奶奶身体不舒服,便喊来陈凤莲帮忙代买生活用品。作为楼道里的“红管家”,平日里陈凤莲就对莫奶奶格外关照,经常陪她聊天、代她买菜,是老人实打实的贴心朋友。

 

大码头街道位于资阳老城区,辖区老旧小区较多,社区治安、卫生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去年9月,街道率先推出“红管家”自治模式。将10个社区划分成41个网格,配备114名“红管家”。“红管家”们主动走访居民,化解邻里纠纷,参与治安巡防,热情帮困扶贫,免费为民服务,渐渐收到成效。

“社区从在职在册党员中,挑选具有较高威信、较好群众基础和较强管理服务能力的党员担任‘红管家’。他们身兼宣传员、联络员、调解员、卫生员、调查员、指导员、代办员“七大员”角色, 每名“红管家”联系几个楼栋,结成一个民情联系网。每月至少上门走访或者主动联系两次以上,做到‘生病要去看、民意要去听、政策要去讲、吵架要去劝、困难要去帮’上门五件事,同时社区定期召开会议,由‘红管家’报变化、报隐患、报动向,做到人口清、户数清、变化清、问题清。”街道党工委书记陈丹说。

 

“‘红管家’不拿一分钱,服务贴心,我们都敬重。”在居民眼中,在这些“红管家”治理下,社区楼道里坏了多年的灯亮了,地面污水四溢无人过问的现象不见了,卫生费有人代缴了……住户和“红管家”之间有了信任,自管自治也走上了正轨。

“‘红管家’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抓手,更是推进社区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陈丹说,按照区委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的要求,街道扛起主体责任,发挥社区党组织主体作用,建立以小区为管理单元、“红管家”为骨干力量的区域性社区治理网络,“党建+治理”模式不断夯实社区治理的“最后一步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