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2022年工作安排
索 引 号:50000006/2022-1526653 发布机构:资阳区 发文日期:2022-02-21 信息类别:综合政务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履新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一)聚焦产业发展工程,着力调结构、稳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打造国家级经开区总目标,全力推进“五好园区”[15]创建。加快实现调规扩区目标,不断强化园区要素保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确保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以上。抓好创新主体培育,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达50家。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布局,推动光伏发电、储能站、配售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强化文旅产业,打造文旅新区“六大板块”[16]“五个旅游目的地”[17]。以明清古巷、资江西路和益阳商业样板街为主街区打造资阳古城夜经济圈,力争2023年成功申报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主动对接融入环洞庭旅游经济圈,打造黄家湖文旅创新引领示范区。

壮大特色产业。精准对标“三高四新”发展战略,把PCB产业发展置于省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做好谋划。加快构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社区”三级产业空间布局体系,围绕PCB主导产业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在土地、水、电、气、服务等保障方面打好提前量,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快。聚焦完善PCB产业链,做好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PCB主导企业、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加快产业聚集,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生态。减轻企业负担,吸引企业落户,确保引进投资3亿元以上PCB产业项目达5个以上。

突出项目建设。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导向,在“两新一重”[18]、战略性新兴产业、老旧小区等政策方面做好项目谋划和遴选,确保立项争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突出招大引强,持续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固链,确保山河智能等“三类500强”企业尽快签约落地。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40个,新开工项目30个,新投产项目30个。健全奖励机制,实行梯次培育,助推生力科技、西施生态、明正宏等企业加快上市。启动电子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促成奥士康三期、金康电路板、高登电子、鑫铂利、星之源等在建重点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全面落实金融奖励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服务项目建设的效应。

(二)聚焦城乡统筹工程,着力强基础、补短板

提升城市品质。扎实推进资江风貌带会龙山大桥以西段和青龙洲公园建设,加快完成明清古巷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有序推进东片区棚改,重点推动益阳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中高档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等项目落户,着力打造资阳核心商务区。继续加快完成金花湖东路、五福路、文昌路二期、永丰路、府前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强化城市管理,常态化开展“铁锤行动”,积极探索城中村居民建房制度。加大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力度,申请改造项目15个。推动既有住宅电梯加装项目。加强住房保障,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304套。完善公租房动态管理机制,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土地出让,积极推动高品质楼盘建设,确保房地产市场可持续稳定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地位。严格限制耕地抛荒,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强粮食溯源管理,实施“六大提升行动”[19],打造“资阳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深入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推动形成人民得实惠、经济得发展的双赢局面。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因地制宜发展木槿综合产业等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坚决守住返贫底线。加快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房管理。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空心房整治,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完成年度改厕任务,推进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继续推进美丽乡村“三级同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性、样板性精品工程。实施乡村振兴“五个一”工程[20],推动全区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城区边界,做好乡级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工作,加速城区北扩进程。全面启动乡镇“六个一”建设[21],重点完成张家塞乡、迎风桥镇建设任务。保障好长益常高铁、益常高速复线施工环境,推动过鹿坪和香铺仑互通加快建设,积极促成茈湖口资江大桥纳入省专项规划。扎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推动汽车北站整体搬迁,构建快捷高效城乡交通网络。

(三)聚焦民生实事工程,着力优服务、严保障

强化民生保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持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风险排查和“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确保社保基金运行平稳。强化医疗保障,确保将脱贫人口纳入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范围,实现脱贫人口参保率100%。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提高兜底保障能力。加强住房保障,落实差异化调控措施,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国防动员,落实退役军人待遇。

完善公共服务。推动社区管理数字化、精细化、科学化,着力建设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一流社区。开展“三社联动”[22],实施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三年行动,建成一批星级乡镇(街道)社工站。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培育扶持一批有温度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形成多元供给的养老服务格局。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严格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和校园霸凌。积极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和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大力推进医疗保障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快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尽快构建免疫屏障。

促进社会事业。启动深化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试点,全力推进“区管校聘”,全面落实教育“双减”[23]。持续推进普职分流及普高提质,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完成6所城乡小学提质改造,着力打造一所全市一流的初中学校。启动长春经开区楚怡工业学校建设,创建资阳职业教育品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省域医联体建设,落实健康资阳行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全市一流的特色科室,力争在2023年前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推动血吸虫预防救治和医养结合中心启动建设,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内科大楼交付使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打造省市优秀文化馆、图书馆。促进文化品牌提升,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巩固广播事业基础,完成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加快体育事业发展,重点推出一个资阳品牌赛事,全力争取一批国省赛事奖牌,打出资阳体育名气。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探索开展文物保护认养试点工作。

(四)聚焦文明创建工程,着力增底色、改面貌

加强生态保护。深入践行“两山”理念[24],以重点区域科学绿化为抓手,继续巩固和扩大生态治理成果。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行动,促进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严格执行河(湖)长制、林长制,确保山水林田湖草整体有效管护。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开展污染治理,完成通江湖泊剩余养殖场(户)退养工作。规范1500亩以上的湖泊和小Ⅱ型及以上水库养殖行为,禁止投肥投饵。加强黑臭水体整治,力争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加快推进村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抓好“十年禁渔”,严防“四清四无”反弹。抓好工业废物及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推动建设用地治理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土壤安全利用。

严格防范风险。深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示范乡镇、社区(村组)创建。加强应急监测和预警工作,全力建设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持续推进桥北市场群消防安全整治,抓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微型消防站和乡镇消防队伍建设,完成消防救援大队整体搬迁。加大财源建设力度,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坚决守住底线不掉类。扎实防范和化解涉众型非法经营活动风险,加快办结“纳诺非法集资案”,最大程度降低群众损失。

深化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资阳版本,畅通信访渠道,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争创省级“三无”区(县、市)、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县、市)。加快推进公安分局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六进六护”[25]“反电诈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互联网+警务”模式,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继续保持全省“平安区”荣誉称号。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人民群众知晓率达10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覆盖率100%。

(五)聚焦改革创新工程,着力转作风、提效能

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投资为大,项目为王”的理念,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着力构建“亲商、安商、重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全面梳理营商环境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建立负面清单。强化优办职能,落实跟踪服务机制,建立以投资方、项目方评价为主的干部服务考评体系。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推动实现审批服务一窗办理。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推动第三批办理事项尽快落地。加强企业帮扶,逐步推进帮代办服务、上门预约服务,力争实现基层公共服务跨域通办、全程网办、在线发证。加强执纪执法监督,对标国、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严厉查处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全力打造老百姓说行、投资商叫好的营商环境。

推动人才提升。坚定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大力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全面落实给安家费、给年薪、给编制、给平台等系列企业配套人才政策,建立健全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柔性引才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武汉·中国光谷”、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生活服务水平,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大力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区级就业大数据中心,不断增强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吸引力。

筑牢廉洁底线。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大审计监督职能,做好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预防腐败滋生。深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主动战。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全面增强干部队伍工作执行力,着力建设敢想敢干、奋发有为的担当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