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养生:润燥防凉,顺应秋气
发布时间:2025-09-08 08:29 信息来源:区卫生健康局 作者:庄兰 浏览量: 【字体: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下降,“燥”与“凉”成为主要气候特点,养生核心在于“润燥”与“防凉”。

  一、饮食:滋阴润燥,少辛增酸

  饮食需围绕“润”字展开,同时兼顾收敛肺气。

  1.多吃润燥食物

  银耳、百合、梨、蜂蜜、麦冬等,可通过煮水、煲汤等方式食用,缓解皮肤干燥、口干咽燥等“秋燥”症状。

  2.适当“增酸”

  中医认为“酸能收敛”,可食用葡萄、山楂、石榴等酸性食物,帮助收敛肺气,避免肺气因秋燥过度耗散。

  3.少吃“辛散”食物

  减少生姜、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此类食物易助燥伤阴,加重身体不适。

  二、起居:早睡养气,注意保暖

  白露后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需调整作息并做好保暖,避免受凉。

  1.早睡早起

  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帮助身体养足阳气;早晨适当早起,顺应秋季“收敛”的气机。

  2.重点防凉

  “白露身不露”,需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注意腹部、背部和脚部保暖,避免穿露脐、露脚踝的衣物,以防寒气入侵引发感冒、腹泻。

  三、情志与运动:平和养心,适度敛气

  秋季对应“肺”,而“肺主悲”,“悲责气消”,需调节情绪,避免过度伤感;运动则需避免大汗耗气。

  1.情志调节

  多外出散步、欣赏秋景,或与亲友交流,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因秋景萧瑟产生低落情绪。

  2.适度运动

  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微汗即止”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损耗身体阳气和津液。

  白露养生,关键在顺应时节变化,以“润燥”“防凉”“敛气”为要,将饮食、起居、情志的调理融入日常。遵循自然规律,既能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也能为身体储备能量,平稳度过季节交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