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8月的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人体代谢加快,稍不注意就容易引发中暑、肠胃炎、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别担心!综合内科医生送你一份“三伏生存秘籍”,让你轻松度过“烧烤模式”!
一、三伏天,身体最怕的5件事:
1.贪凉一时爽,肠胃火葬场:猛灌冰水、狂吃冷饮?小心肠胃痉挛、腹泻!
医生建议:喝温水(35-40℃),少量多次,解渴不伤胃。
2.空调直吹,小心“面瘫”来袭:长时间空调直吹,容易引发“空调病”——头痛、鼻塞甚至面神经炎!
医生建议:空调26℃最适宜,风口朝上,定时开窗通风。
3.出汗=排毒?小心脱水!过度运动暴汗≠排毒,反而可能电解质紊乱!
医生建议:选择清晨/傍晚运动,及时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
4.“夏打盹”可能是低钾!夏天容易乏力、犯困?可能是出汗多导致低钾血症!
医生建议:多吃香蕉、菠菜、紫菜等富钾食物。
5.心脑血管“高危期”:高温使血管扩张,血压波动大,易诱发心梗、脑梗!
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时监测血压,避免烈日下长时间活动。
二、三伏天“吃”出健康
最佳饮品:绿豆汤、柠檬水、薄荷茶(清热解暑)
最佳水果:西瓜(利尿)、杨梅(生津)、桃子(补钾)
忌口清单:油腻烧烤、过度辛辣(加重体内湿热)
医生温馨提醒:如果出现持续头晕、胸闷、呕吐、高热等症状,别硬扛!及时就医,“热”爱健康,也要“冷”静应对!
记住:三伏天养生,不是“躺平”,而是“科学避暑”!
夏天最励志的话:"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这真的是关心!
三伏天最佳运动:游泳,“水里躺平也能瘦”,顺便给脂肪来个高温SPA,主打一个快乐不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