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镇(街道)动态
资阳区迎风桥镇:秸秆“变废为宝” 沃野“绿色升级”
发布时间:2025-10-16 08:32 信息来源:迎风桥镇 作者:甘鸣龙 浏览量: 【字体:

  近日,资阳区迎风桥镇约2万亩中晚稻迎来收获,田间地头农机轰鸣,一派繁忙景象。一台台加装了专用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正进行低茬作业,在收割稻谷的同时,将原本可能被露天焚烧的秸秆就地粉碎,变为“天然有机肥”均匀抛撒回田。

  为破解秸秆焚烧污染难题、推动农业资源循环利用,迎风桥镇坚持“疏堵结合、以用为先”原则,通过统筹部署、科技赋能、政策激励等多项举措,打出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管控“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迎风桥镇党委、政府明确“综合利用为核心、规范收割为基础、全域禁烧为目标、拓宽销路为支撑”的工作思路。在中晚稻收割关键时期,成立专项工作组,层层压实责任,细化任务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人抓管,全力保障秸秆处理工作有序推进。

打捆、粉碎机投入使用

  今年中晚稻收割期间,迎风桥镇全面推广“收割、粉碎、还田、培肥”一体化作业模式。全镇联合收割机全部加装秸秆粉碎装置,实现稻谷收割与秸秆处理同步完成。粉碎后的秸秆均匀覆盖于田间,再配合田间灌水促进腐解,不仅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还可减少化肥使用,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以前秸秆不是烧就是堆,现在粉碎还田后,土地越来越肥,种地也更省心了!”种粮大户张朋感慨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这种生态化处理方式既解决了秸秆处置难题,又为耕地提质增效提供了支撑,实现了生态效益与农业生产的双赢。

打捆离田作业

  除粉碎还田外,打捆离田也是该镇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收割完成后,秸秆收储站工作人员将秸秆平铺晾晒,再由打捆机压实成规整草捆。目前,全镇已有8台打捆机投入作业,每台日均处理田地40余亩,每亩可回收秸秆410公斤,各村的秸秆打捆回收工作正有序推进。

  依托“政府搭台+企业运营+农户协同”机制,迎风桥镇持续探索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路径,积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目前已建成2处秸秆仓储点,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计存储容量达2800吨,为秸秆的长期稳定利用提供坚实保障。

无人机开展巡查

  在严控露天焚烧方面,迎风桥镇全面落实资阳区全域禁烧要求,深化秸秆禁烧“八项提升”举措,构建“全方位、全时段、立体化”禁烧管控体系。今年以来,全镇累计开展3轮全覆盖入户宣传,发放禁烧告知书9000余份,借助“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微信群和手机短信等渠道常态化普及禁烧政策与综合利用知识。同时,组建镇、村(社区)两级巡查队伍,配备无人机实施“空中巡航+地面巡查”,全天候监控并及时制止违规焚烧行为,切实提升禁烧精准度,有效保障区域空气质量。

  下一步,迎风桥镇将持续优化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全域禁烧管控,全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生态与经济的双效活力,为建设和美宜居乡村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