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云汉察看茶叶长势
春风拂绿,茶香漫野。正值春茶上市时节,在资阳区新桥河镇的山丘深处,一场春茶盛宴悄然开启。新桥河镇地处雪峰山脉资江沿岸优势产茶带,依托适宜的气候和优质的土壤,茶叶生长环境较好。近年来,新桥河镇形成了河坝村的云茶谷、潇湘醇及梅花园村的南山坪、宇轩颂乾等1.7万余亩的有机茶园种植采摘观光区。蓬勃发展的有机茶产业,为当地产业的壮大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春茶开采正当时。4月10日,新桥河镇梅花园村南山坪茶园里,30名茶农腰间挎着茶篓,穿梭于各个山头,手指翻飞间,嫩绿的茶芽便轻轻落入茶篓中。
“我们茶园主要做红茶、绿茶,去年茶产值有80多万元。”南山坪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鲁太平介绍,合作社种植茶叶600余亩,今年的茶叶出芽率高,已接到不少益阳本地及长沙、浙江等地客户的订单,目前预售的茶叶占预计产量的90%。
新桥河镇种茶历史悠久,早在1996年,这里就是有名的有机茶基地,益阳“竹峰茶”还通过欧盟质量体系认证。近年来,新桥河镇开发丘岗坡地,围绕茶园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茶旅融合四大环节精准施策,把茶产业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来持续打造。目前,全镇有机茶种植面积达17283亩,年产茶1702.3吨,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
河坝村4000亩云茶谷茶园,满山新绿,茶农张淑红双手不停,技术娴熟地“逮”嫩芽。“春茶采摘期从每年3月20日开始到5月结束,一天能采4、5斤,可以赚100多元。”张淑红笑着说,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山,现在种满了茶叶,一到采茶旺季,平均每天有近百人到茶园采茶。
云茶谷茶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每年提供采茶、制茶等季节性岗位百余个,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模式,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增收。
这几年,河坝村通过开发研学游、康养游、体验游等项目,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去年3月,“益阳味道 醉美资阳”资阳区2024春季文旅助农营销“游购乡村”活动在云茶谷茶园举行,开幕当天销售额达20余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郭伟谈起村上的茶旅融合项目,很是自豪,“去年带动群众增收逾90万元,形成资产盘活、产业升级、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
老茶园的新茶事。山上采茶忙,山下制茶香。走进云茶谷茶园加工车间,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茶青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后,被制作成高品质的“黄金茶”,市场价格能卖到2000元一斤。“采摘的茶青当天就要及时加工,每5斤鲜叶能做一斤干茶。”75岁的钟云汉是茶园负责人,在20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从事茶叶收购、加工,1992年开始自己种茶制茶,算是地地道道的老茶农了。
但钟云汉与茶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现在茶园里种的茶,早不是过去的品种了。”时间回溯到29年前,钟云汉带头在村里生产的“竹峰茶”获湖南省茶博会金奖,后来因多方原因,品牌衰落。品牌转手后,钟云汉不愿再做茶了。
直到2017年,当了9年村支书的钟云汉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注册成立了益阳云茶谷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去湘西保靖学习黄金茶种植经验,开发了千亩“黄金茶”茶园,成功将产值由原来的每亩3000元提升到每亩10000元。“看到别人喜欢喝我的茶,我打从心底里高兴。”钟云汉说,茶园严禁使用除草剂,统一使用有机肥,确保茶叶品质和安全。凭着这份匠心,云茶谷黄金茶因香、绿、爽、醇而深受人们青睐。4月11日,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办公室为云茶谷茶园颁发中绿华夏有机认证证书,这一殊荣是对茶园多年来坚持绿色、有机种植最好的肯定。
时隔多年,制茶工艺已经日新月异。2019年,茶园引进机械化生产设备,以“手工+机械”的方式,在确保茶叶品质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传统手工做茶3个人一天只能做1斤,配合机械生产,3个人一天可以做50斤。”钟云汉说。由于今年天气适合茶叶生长,茶叶产量比去年提高了20%;今年茶园生产明前茶1.5吨,产值达3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