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阳要闻
保护古城需要有大智慧
发布时间:2007-11-27 09:35 信息来源:资阳区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访市政协委员、青年画家巢天国

   益阳日报11月21日推出《再现古城风韵 建设幸福家园》系列开篇报道后,市政协委员、青年画家巢天国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对资阳区重建三国古城工作表达关切和期待之情,并应记者之邀,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谋划三国古城的重建工作,巢天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大智慧的系统工程。主导者应当具备宏观和开阔的视野,本着尊重历史、突出特色的原则,从现有基础和客观现实出发,集思广益,周密部署,确保规划和方案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使古城的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发展表达为文化上一脉相承的和谐。
  巢天国说,我们倡导再现古城风韵,这个“韵”究竟何指?是水。大画家吴冠中先生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传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血质。长江以南,即今天江南概念范畴内的旅游城市,水往往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元素。很难想象凤凰古城没有沱江会是什么样子;云南丽江城内并没有江,只有从玉龙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淌过的三条小河,却是全中国最为美丽和最为闻名的“江城”。2000多年来,益阳文化一直是在资江的哺乳下生息和发展的,水是资江文化的灵魂。而另外一个对益阳文化发挥过重要影响的“水”是洞庭湖,古代的洞庭湖要比今天辽阔得多,益阳古城离洞庭湖边沿并不远。水与益阳文化的关联,在某些方面可以说非常具体,例如马良湖、诸葛井,而鲁肃堤历史上甚至一度发挥着为古城防洪的重要作用。自1551年益阳知县刘激最后完成古城池的修建工作,直到上世纪60年代在东门口还可以看到一段护城河。在资水南岸,西流湾防洪堤未曾建好之前,资江涨水的时候会直灌秀峰湖,50年前或者更迟,湖面的最南边一直到达现在的益阳大道西路口。更早的时候,当地居民为镇水而临大水所及处修了一个拦江寺,原址在今天的金山路朝阳公安分局附近。水是流动的,最具灵性,也最具生命力。安徽黟县宏村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因为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当然,我们今天重建三国古城并不是也不可能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是有益的。据说解放后益阳市(现资阳区)的第一任市长是一个文化人,一度设想把当时的益阳市建设成为一个“水城”,不能说其中没有非同一般的理由。
  巢天国认为资阳古城的重建,要澄清一个理念,就是不要为旧而旧,不要企求把一切推倒重来。以现在式的眼光来看,时光雕刻在城市肌肤上的每一根纹理都已经成为不可更改的历史,在保存的前提下才可能谈及发展。就像对待一件有些破损的文物,修缮和补充能够更好的保存,而无论多么精美的仿造都只能是赝品。资阳城内有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有近几十年来的建筑,这并不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难题和阻碍。在古城重建的工作中,保持它们那种自然的衔接,让现代的和古典的建筑和谐共存,这才是一个大学问。举一例子,像湖南大学,旁有岳麓书院这样的千年学府,至少是几百年的建筑。校园之内,不仅可以看到100多前年东西建筑技术建筑风格相融合时留下的老楼,也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式红砖楼房,还有最现代的建筑拔地而起,却并不给人不协调的感觉,为什么呢?只因为这一切都统一在同一文化氛围之中。对于资阳古城,无论是解放后红色政权最早的“衙门”,还是文革时的建筑,都是古城某个特定时期的象征物和代表物,它们在气质上、在传承上是息息相通的。我们的重建工作更应有那种文化上的底气和自信,把这一点充分考虑进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