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阳要闻
发展中的益阳市中医院
发布时间:2007-10-19 11:41 信息来源:资阳区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本网讯 在以西医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分割医疗市场的背景下,老牌中医医院如何突破困境,求得生存和发展?自2006年11月以来,益阳市中医院在资阳区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情系民众健康,打造中医品牌”为宗旨,全体医务人员以“自己的医院自己管”的理念为主导,立足“人才兴院、品牌立院”的发展思路,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强化人才、技术优势,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医院的形象力、影响力、品牌力、竞争力和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忠诚度都有了明显提升。2007年1至9月医院共完成业务总收入700万元,比去年增长41.3%;门诊量12356人次,比去年增长25.4%;出院病人1987人次,比去年增长30%;医院床位使用率由去年的29%提高到目前的58%。各项质量指标取得新的发展,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5.2%,急诊和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3.9%,治愈好转率提高到97%,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达标率保持在95%。平均住院日控制在12.8天以下。医疗纠纷和投诉比上年度明显下降,是中医院有史以来医疗状况最好的一年。
      突出医疗品质 以技术创优势
  人才是医院的“软件”,是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市中医院院党组一班人上任伊始,就实施了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院领导认为:“以人为本,要以人才为本。不管是战略的调整还是市场的突围,都必须从医院领导班子和员工队伍做起,全面提升素质水平和战略执行力。否则,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才培养的突破点在于机制建设,没有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就不可能培养出敢于创新的人才。医院采用“省内进修提高一批、面向全国引进一批、院内办班培训一批、选拔一批、启用一批”的策略,开发培养和吸引人才,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医院敢于破格启用年轻的中医人才,全力支持他们改革创新,壮大人才队伍。如刘敬,这个懂专业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青年才俊在一片猜疑声中勇敢地撑起了内科,其床位使用率平均达到80%以上,病人满意度达95%以上;又如郭治,一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身兼急救中心主任、业务拓展部主任两职,不到半年的时间竟使医院的车伤业务翻了一番。
  为了满足离退休老专家发挥余热的愿望,院领导一班人通过一个月的调研,下决心成立老专家门诊,返聘了肛肠科专家赵日新、中医内科专家李正荣、中医妇科专家张芝兰、影像专家陈伏英回院上班,并经常找机会与专家谈心,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真正做到了让老专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也继承了以传统的中医带徒的教育模式,促使年轻医生更快成才。有人说,真正的管理者与他们的下属是心心相印的!院领导这样对待职工,职工当然投桃报李,老专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患者也明显感觉到自己享受的超值服务———笑脸多了,贴心话多了,服务周到了!医院门诊量随之飞速增长。
  在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益阳市中医院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实现内涵提升,使医院具备了强劲的发展后劲。2007年新成立科室、中心4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项,其中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风湿腰腿痛技术、显微手足外科、小切口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自拟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等技术率先在我市开展,填补了益阳市医学科技领域的空白。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队伍的作用,提升医疗品质和医院技术水平,益阳市中医院在困境中着力提高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档次,引进了中脉双频治疗仪、中风康复治疗仪、深圳迈瑞多参数监护仪、输液泵、心电工作系统、免疫光学化学分析仪、碎石机等医疗设备,实现了中医传统特色与现代高技术医疗设备的有效嫁接,为重点专科和各专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市中医院在采用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手段治疗各种疾病上,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对关节骨折、多种复杂性创伤采用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有限固定等方法更好地减轻病人痛苦;采用纯中药“益心汤”治疗心衰;采用注射、内扎外切电灼、冷冻等方法治疗内、外、混合痔、肛裂等各种肛肠病患。从而把中医药治疗变成特色,把特色变成优势,把优势变成竞争力。
      突出中医特色 以专科立品牌
  专科特色是中医药的魅力所在。一年来,益阳市中医院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不断拓展医疗服务领域,集中力量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让老百姓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特色专科服务,走出了一条依托中医药传统优势,中西医相结合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上任之初,院领导一班人就确定了以骨科、中风康复科、肛肠科等特色专科为龙头带动其他专科的发展道路。益阳市中医院骨科在益阳市久负盛名,“刘马虎”、“谢大志”等骨科专家享誉省内外。为了继承和发扬骨科的优良传统,院领导召开了专题会议,将骨科分为正骨、骨伤、脊柱、手外、骨病等五个专业组;积极开展新技术,成功引进了小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风湿腰腿痛技术;制定了“向临床一线倾斜,鼓励中医药治疗”的经济目标管理方案,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骨科的规模膨胀,要人给人,要物给物;完成了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著名中医各科申报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院领导还经常亲自坐镇手术室指导手术。2007年大年初六,当人们还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时,益阳市中医院手术室却热火朝天,全天共排手术6台,快到下午两点了,手术台上的医生们仍没有吃午餐,一直陪同手术的院领导亲自为医师们买来牛奶面包,并当场给每位加班人员发红包表示慰问。
  目前益阳市中医院骨科开放病床40张,拥有以学术带头人李建为首的高中级职称骨科医师15人,均具有抢救骨伤科急、危、重症的能力,且对骨伤科疾病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在治疗四肢、躯干骨折、骨折迟愈合、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各种骨病、骨质疏松症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中成药自制制剂“新伤散”、“抗骨质增生丸”、“抗骨巯丸”、“舒筋镇痛药”、“宽筋丸”等在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方面有奇效;以专家范凤杰、夏海涛、“刘马虎”之子刘进雄组成的正骨组曾一天创下接诊骨伤病人35人、手法复位11人次的记录;另外骨科还开展了各种最新的手术方法,能使每一位骨伤科患者得到全面的治疗和康复。尤其对常见的老年人外伤所致的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骨关节退行性变等疾病,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集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骨科治疗中心。
  院领导班子成员均为医学专家,他们针对中风患者发病突然、抢救必须及时的特点,一统关联科室。如院前急救、急诊科、功能科、针灸、推拿等,开通全市独具一格的“中风绿色通道”,使中风病人在这个中医为主、中西合璧的救治体系里得到了最佳的诊疗和康复,极大地降低了中风致残、致死率。短短一年时间,该科病床使用率增加了1.5倍。
  益阳市中医院肛肠科由著名痔疮专家赵日新(俗称鸦雀子)、瞿行宪教授坐诊,运用中西结合优势开展痔瘘病、便秘、炎性肠病、大肠肿瘤及肛门皮肤性疾病等诊疗业务。对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裂、肛瘘、脱肛等分别可采取药物、注射、电疗、手术等多种方法治疗。运用分段齿形结扎术及对复杂性肛瘘采取切除、旷量、脱管及缝合等综合性治疗,为市内首创省内先进技术,具有痛苦小、疗效可靠、不住院或住院期短等优点。采取中西药内服保留灌肠治疗炎性肠病。对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已取得可靠疗效。对大肠肿瘤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配合西药化疗,中药调节治疗,可达到根治、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为了加强对各重点专科的技术指导,2007年3月医院与长沙市中心医院签订了医疗技术合作协议;并不定期请湘雅著名骨科学者李康华教授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和疑难病例会诊,重点专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益阳市中医院以重点专科为支柱,促进了其他学科的迅速发展。内科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在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各种慢性肾炎、肾衰、泌尿系疾病、肝硬化腹水、肝癌、胆囊炎等疾病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
      突出民众健康 以服务树形象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老百姓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乡镇卫生院的现有医疗条件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年初,院领导审时度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个工作重心,将解决农村老百姓看病难这一问题作为重点,医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优质优价的服务,赢得了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
  在院务会上,院领导就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四位院长每人负责分管2至3个乡镇,要求落实,不能走过场。与此同时,医院大力推介医院,及时为患者提供就诊信息;深入基层,为群众送医送药;为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诊治水平;以病人为本,开通两条绿色通道,构建了以中医院为核心,以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为支撑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一年来,院领导们坚持每个月轮流下乡两次,先后在张家塞、沙头、茈湖口、迎风桥、马良、长春等乡镇举行大型义诊8次,发放医院宣传资料2万余份,刷户外广告5000多平方米,免费进行体检达4千余人次。该院长期对沙头卫生院提供影像专业技术指导,与迎风桥卫生院建立了医疗技术协作医院,每周二、四、六派专家在迎风桥卫生院坐诊,并备有救护车一辆,以便及时转诊急危重患者。针对路外伤、中风病为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的特点,医院为尽可能缩短救治时间,开通了“路外伤绿色通道”和“中风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秉承人性化的救治理念,为外伤、中风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显著降低了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