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资阳要闻
走近全国公益楷模吴孟清
发布时间:2007-03-16 15:23 信息来源:资阳区政府 作者: 浏览量: 【字体:

本网讯 他自讨苦吃,不愿过悠哉游哉、清静无为的退休生活,邀约几个志同道合的老戏友吹拉弹唱,办起了花鼓剧团。一些不理解的人说他发神经。

他自己出钱请人写剧本,自己找人排大戏,精心创作的最好的作品拿到大街上和学校去演,三年来演了400多场,有一半没有收过一分钱门票。亲朋戚友都说他的脑子进了水。

他年轻时候当电影放映员,一辆小三轮里装着放映设备,下乡进村一去就是好多天,没有一个地方不欢迎他,最偏僻的角落都有他的足迹。退休回乡后办地方剧团,根据时代的需要创作和排演,投入大回报少,最艰难的时候欠下了70多万元的债务,剧团几乎散伙,他都没有放弃,硬着头皮死撑。他一身的文化气,把那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就是湖南省益阳市银城花鼓艺术团的副团长、全国百位公益楷模之一的吴孟清——一位非常普通的60多岁的退休老人。今年1月,全国发行的权威刊物《赤子》刊发长篇通讯报道了他的优秀事迹。

退休后戏成了他的最爱

吴孟清捧得“全国公益楷模”这一荣誉是在去年12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三届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论坛暨百位公益楷模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赤子》杂志联合颁发的大红证书上,“为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等醒目的字句对他的事迹作了最精炼的概括。

2003年,吴孟清从株洲市文化局退休后回到了老家益阳。平时喜欢听一段或哼几句戏文的吴孟清一天不与老戏友在一起,心里就觉得闷得慌。头脑一发热,他们就在一起商议要办个剧团。妻子的兄弟姐妹在广州,邀他们过去,他们谢绝了。他们觉得在家乡办个剧团会让晚年生活更有意义。说干就干,他拿出1万多元积蓄,加上几位戏友凑的2万元,因陋就简扯起了银城花鼓艺术团的大旗。有了剧团,吴孟清就把全部精力和时间放了剧团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事事都要操心和过问,吴孟清开始忙得团团转。资金太少,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了节约开支,出去演出,一个人总是作两个或三个人用。他呢,既是团里的领导,又是一个普通员工。要组织协调,要安排生活,要管理服务,有时还要当搬运工或临时演员。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设施,能够自己解决的,总是尽最大努力自己解决。有一次,为了制作一个舞台钢管支架,他被钢锤锤得鲜血直流,在医院缝了五针。早出晚归,废寝忘食,请教名师,常常是累得直不起腰来。吴孟清是一个有心人。去年他被评为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他在上海领奖,组织方带他们逛城皇庙,他什么纪念品也没买,仅在一个戏剧用品商店买了两把功扇:一把黄色,皇帝用的;一把黑色,奸臣用的。这样专业的功扇其他地方没买的,这一次无意中花150元买到了,他喜出望外。他说,好戏要配好道具,道具地道,戏味才浓,群众才爱看。剧团的服装大多是在杭州买的,因为杭州的戏剧服装最好。为了心中执着的追求,不管用多少钱,不管花多少心思,他都舍得。

用戏剧拨开心灵的迷雾

益阳是远近闻名的花鼓戏窝子,人们爱听戏,爱看戏,手闲不住时也爱动笔写戏。吴孟清在戏上也动足了脑筋。他知道传统老戏人们爱,但社会作用毕竟有限,时代气息不够,对今天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缺少吸引力。他尝试用旧瓶装新酒,用传统的形式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拉近艺术与现实的距离。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他及时推出表演唱《六姐妹赞“两会”》,把政府工作报告、去年的成绩、今年的打算这些枯燥的内容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说唱出来,人们听得进,也记得住,使两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进村入户。非典横行时,人们谈非色变,求菩萨保佑。他组织排演《抗非典弘扬科学》,告诉人们非典并不可怕,要注意方法,破除迷信,依靠科学战胜非典。招商引资是市委、政府工作的重头戏,他积极配合宣传,把《探亲回银城》搬上舞台。用“一对台湾老夫妻回乡探亲,在侄女及当地领导引领下逛银城,亲身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决定在家乡投资兴业,回报桑梓”这样一个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加工出来的小故事赞美家乡的变化、环境的美好以及台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为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看到社会上不少青少年迷恋毒品,误入歧途,他非常痛心,总想为这些涉世不深的青少年做点什么。2005年,他请知名专家执笔,创作大型现代花鼓戏《远山的呐喊》。故事内容十分感人。写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天边岭,唐姓家族共同资助,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春牛——刘寡妇的儿子。正当春牛带着感恩的心学成归来建设天边岭时,却遭受迫害,染上毒瘾并被残害致死,使天边岭几代人的努力和希望化为泡影。经专家和权威反复修改、审阅,几十名演职员工连续几个月的紧张排练,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远山的呐喊》终于亮相观众的面前。该剧在农村、社区和本地、外地巡回义演,受到热烈欢迎。特别是戒毒所和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看了后热泪盈眶,泣不成声,纷纷表示要远离毒品,珍爱人生和美好幸福的生活。有的看完后追着自己喜爱的演员要签名、合影,还有的甚至对扮毒贩子的演员怒目而视,恨不得把“毒贩子”撕得粉碎,连茶也不给“毒贩子”喝。后来,此剧在全市、全省、全国推介,引起各级领导和禁毒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05年,该剧参加全省禁毒宣传优秀作品评比,荣获一等奖。正是由于此剧的良好效果,吴孟清获得2005年度中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的殊荣,成为中国用戏剧艺术宣传禁毒的第一人。2006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  周永康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他的心中从此刻下了这永恒的一瞬,用戏剧宣传禁毒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今年1月,在市禁毒办的具体指导下,剧团又编排了《浪子回头》、《悔过后的阳光》等4个小型禁毒宣传剧。同时,组织4台宣传车,深入社区、厂矿、企业、学校、戒毒所进行义演。至目前,共演出100多场,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因写戏排戏负债70多万元

吴孟清办剧团倾其所有,最穷的时候已近倾家荡产。由于创作和排演《远山的呐》都是自掏腰包,演出又都是义务演出,没有一分钱收入,他欠下了70多万元的债务。2006年除夕,他已经是山穷水尽,身无分文了。他自己的工资投进去了,用来买房、养老的钱投进去了,向女儿、妻弟借了几万元和戏友们凑的10万元也用完了,连吃饭买菜的钱也不知怎样解决。债主上门,他无法可想,无计可施,一颗绝望的心落到了人生的最低谷。这时候,高新区朝阳社区羊舞岭村的村干部黄建兵听说后,被他对戏的执着和热爱深深打动。有钱人热心公益,是慈善;没钱人热心公益,是壮举。黄建兵当即拿出1000元给吴孟清过年,后又把房屋拆迁补偿准备用来起新房子的16万元拿来启动剧团的工作,加上市禁毒委、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和广大群众的关心和支持,这一几乎散伙的剧团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黄建兵的一家现在仍住在有一指宽裂缝的简易工房里。为了帮剧团这件事,黄建兵的老父亲、妻子和儿女,有好长一段时间不理他。黄建兵说老孟为剧团都这样了,我作点牺牲又算什么呢?鉴于黄建兵对文化事业和新农村建设作了突出贡献,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他“中国十大合作经济特色示范带头人”的光荣称号。

吴孟清周围还有一大批跟他一样对事业忠诚热爱的人。副团长何乐安本来是一个健康快乐的人,没想到因公负伤落下了终身残疾。2004年12月24日,他带一班人坐车到省里开会,把团里创作的剧目送给省戏剧艺术研究所的专家去论证,不巧途中遭遇车祸,何受重伤,颈椎移位2.5厘米。医生说,移位再多一点他就没命了。至今,何的腰还直不起来。但何没有怨言,照样兢兢业业地为剧团操劳和服务。几年来,何没有问剧团要过任何伤残补贴。李素英是吴孟清的妻子,一个普通话很标准的北方人,受吴的影响,如今她也成为了剧团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接待、洗抹、整理材料、收拾办公室等一些杂七杂八的活儿,她全包了。她嗓音特别好,2005年,凝聚着全团心血的大型现代戏《远山的呐喊》在益阳剧院首演,就是她介绍的剧情,报的幕。还有不少戏迷戏友,凭着对戏的钟情和对吴的信任,在剧团创立之初和剧团最困难的时候,把平时积蓄的钱拿出来,支援戏剧艺术和剧团事业的发展。在大家的关心爱护和各方的支持帮助下,剧团稳步发展,影响越来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在益阳,在湖南,甚至在中国,人们都知道有一个热心公益竭尽全力、奉献社会不遗余力的老人——吴孟清,知道吴孟清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像他一样为了心中神圣的事业可以忘掉和舍弃一切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