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入祁东土地,我就被她独特的天然风韵吸引了,她“青峦叠翠,湘水环清”。我们踏遍了祁东25个乡镇,走过了大大小小村庄院落,看到了大山里幸福的笑脸,感受着扶贫火线上的“硝烟味”,历经了大美祁山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画卷。
在祁东,我懂得了一种精神,是黄花菜精神。
在来的路上,我一直想着祁东各级干部历经扶贫之战近八年之久,可能非常疲惫,甚至厌倦。但一见面,他们灿烂的笑容和满含期待的眼神,瞬间让我周身暖流涌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他们如此精神焕发?答案很多,但一定有个答案是蕴含在祁东满山的黄花菜里。
祁东是“中国黄花菜之乡”,种植黄花菜有500多年历史,清朝年间,作为地方贡品向朝廷进贡。祁东西部全是喀斯特地貌,贫瘠的土地上却顽强地生长着满山遍野黄花菜,勤劳智慧的祁东人用自己的汗水将黄花菜产业享誉中国,远销东南亚,并孕育了黄花菜精神——包容含蓄、顽强拼搏、与人为善。向贫困宣战,祁东重点发展“五个十万”特色产业,投入资金1.7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18个。八千多名信念忠诚、意志坚韧的干部奋战一线,正如一棵棵在贫瘠土地上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生长的黄花菜一样,用“顽强拼搏”精神与这片热土这方百姓血脉相融,把个人价值与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紧密相连。这何尝不是新时代黄花菜精神的生动写照啊!
在祁东,我发现了一些故事,是扶贫的感人故事。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跟在祁东土地上深深扎根,改变着大山面貌的黄花菜一样,也有这样一群扶贫人,他们不畏艰难,执着地改变着这落后山村。
我听到了一个心声,那是乡亲盼归“亲人”的呼唤。
“申队长是我们的亲人,生病了都还一直牵挂着我们村里,真盼望他早点回来哩。”在太和堂镇良村考察时,老百姓这样对我们说。
三年前良村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申春生引领全村3200多人决战脱贫攻坚。如今,路通了,灯亮了,村庄美了;产业兴了,就业活了,农民腰包鼓了。村主任和妇女主任都乐呵呵的对我说,现在她们也跳上了广场舞。
就在申春生信心满满时,他却累倒在岗位上,经查,患有癌症。动完手术,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村支部书记了解春耕生产情况。此时的他,早已将自己融入良村的血脉。他说,等把病灶切掉,就回良村去,跑好“脱贫攻坚关键一棒”。听完他的故事,我不禁感慨到这每一寸土地的变化都凝结着扶贫干部的奉献与心血呀。
我见到了一条道路,那是用残腿丈量出的扶贫路。
在祁东,我遇到了一位独特的扶贫队长丁湘国,他少时因病导致左腿膝关节僵直,行走不便。蒋家桥镇胡坪村的扶贫路,硬是用他的残腿丈量出来的。
初任第一书记,面对地处“祁邵干旱走廊”、发展极其滞后的胡坪村,丁湘国深感压力山大。但他没有因任务重而气馁,没有因腿脚不便而退缩。全面走村入户,走路时间长了,他左腿肿得厉害,也无半句怨言,咬咬牙关,继续奔走。
2018年6月,连降暴雨,公路被洪水冲断,他带领干群一起抢修到凌晨。接下来两天,雨,下得特别大,丁湘国一脚高一脚低,组织转移12户村民,胡坪村在这场暴雨中无一伤亡事故。这高高低低的脚印呀,也夯实了干群心连心的路。如今村里一天天变美。现在,他又继续用残腿丈量着更美更远的路。
我尝到了一杯甘霖,那是百年旱乡引来的“幸福水”。
凤歧坪乡也是祁东县有名的干旱死角,人畜饮水问题一直以来是该乡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找到水源地,身怀六甲的80后女乡长彭双娣,她强忍着身体不适,带领村组干部一起在山间地头摸爬滚打,终于找到合适水源地。2016年,当第一口深水井试水时,现场围满了村民,大家出神地盯着出水口。这自来水呀,真是甜到了群众心窝里。
如今,肆虐100多年的旱魔在党的政策雨露面前败下阵来。才休完产假的彭双娣,就带着孩子转身投入到扶贫战场上。望着这位年龄和我相仿的女乡长,看着她瘦瘦的身影,敬佩和怜爱之情油然而生。
“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些故事,只是扶贫路上的一个缩影。
在祁东,我收获了一种情怀,是对人民的担当。
如果要把黄花菜精神再提炼,我想,是“担当”。正是因为对春天的担当,黄花菜才能在贫瘠中寻找生的希望,在斗争中赢得绽放的机遇。正是因为对人民的担当,扶贫人才能在艰巨任务面前,舍己为公,开辟出奔小康的致富道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有勇于担当的魄力。在党的事业、人民群众的福祉面前,我们要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使命感,勇担新时代千钧重任。我们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投身三大攻坚战,助力“六稳”工作,全力落实“六保”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我们要有善于担当的能力。逐梦路上,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我们要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积极开展调研实践,为解决经济发展和群众困难的实际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我们要有敢于担当的定力。祁东扶贫人克己奉公,克服家庭不便、身体健康问题等诸多困难,执着前行,让我深知,担当就要有付出,就要有牺牲。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每日金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工,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双雨鞋、一串足迹、一蓑风雨,是祁东干群抒写乡村的不朽诗行。
一柜资料、一桌台账、一本记录,是祁东干群谱写扶贫的盛世华章。
岁月无悔写“峥嵘”。两个月的学习考察是一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黄花菜精神激励着大家,扶贫路上的人和事感动着你我。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都呼唤我们赤诚奉献。奉献的人生最美丽,忘我为民最幸福。在新时代追梦的路上让我们携手前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