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事做,就能赚到钱。”6月11日下午,贫困户张乐康紧握着资阳区扶贫办主任郭正强的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张乐康在洗鸭蛋
张乐康是迎风桥镇鲜鱼塘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他们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左家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上了新楼。如何让易地搬迁贫困户能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资阳区的一个办法就是狠抓易地搬迁后扶工程,在每个乡镇集中安置点打造一个以上就业扶贫车间,推动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
今年脱贫攻坚工作面临最终大考,资阳区坚持“攻”与“守”的辩证统一,既不断扩大攻城拔寨的战果,又牢牢巩固已取得的成果。资阳区属于非贫困区,但该区始终按照贫困区的要求坚持“四个不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提出以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为目标,坚持减贫防贫两手抓,建立预警监测、防控返贫和长效帮扶三项机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突出各级各类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主线,重点从动态调整、统筹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提升惠民效果、完善产业扶贫体系等方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持之以恒破难题、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掉队”。
通过发展蔬菜、迷迭香产业,加强环境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仅用3年时间,新桥河镇八一村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去年,该村成功摘帽脱贫。6月13日,八一村还作为益阳的代表,迎来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团,60余名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实地感受这个省级贫困乡村蜕变后村民的幸福生活。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行动中,资阳区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治本之策,大力培育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创新带贫模式,打造扶贫产业基地,促进贫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立足传统优势、兼顾新兴产业,以“大产业”推动“大扶贫”,以“小产业”带动“小农户”。近年来,资阳区已成功走出一条“资金定向集聚、企业能人带动、特色产业增收、双方互利共赢”的产业扶贫引领之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如茈湖口镇稻虾套养,张家塞乡中药材种植、甜酒糍粑、坛子菜加工,沙头镇丝瓜种植、味蛋加工,长春镇果树种植、麻辣休闲食品加工,迎风桥镇草皮花卉苗木,新桥河镇蔬菜、食用菌、茶果、迷迭香等。
沙头镇丝瓜基地
茈湖口镇新飞村稻虾公园
去年,资阳区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为第一类“好”;该区贫困发生率已从7.9%降到0.26%,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53元,超全市平均水平325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