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十四五”期间,益阳坚持走“产业强市”之路不动摇,围绕全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构建“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打造特色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擦亮电子电路板、铝电解电容器、先进碳基材料三张“金名片”,特色产业聚链成势,产业集群大放异彩。
在湖南三立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每天有上万平方米导热金属基板从这里下线,发往珠三角地区。企业2021年落户长春经开区,2024年正式投产,自主研发的导热金属基板,具有散热快、导电优良等优势,填补了益阳PCB产业在电路板细分领域的空白,其核心产品LED显示屏电路板精度可达10微米左右,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能够显著提升LED的成像质量,主要应用于高清显示屏。
湖南三立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军:政府层面的扶持,一些政策的落地,对我们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是我们落户益阳的一个关键因素。去年我们创造了2.3个亿的产值,今年我们有望突破4个亿,所以说我们整个产值翻了一番以上。
深耕PCB特色产业,五年来,益阳长春经开区依托“湖南省电子电路板特色产业园区”金字招牌优势,通过政策推动、平台撬动、创新驱动、人才带动,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PCB规上企业数量由2020年的35家发展到现在的57家,PCB产值由2020年的80亿元增长到现在的150亿元。两度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益阳长春经开区产业发展局局长李硕:“十四五”期间,市区两级出台了不少支持PCB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我们园区聚焦PCB产业上下游短板弱项,充分发挥PCB制造优势,依托“产业招商+政策赋能+技术攻关”三维驱动,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延伸,为PCB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益阳还是全国最大的铝电解电容器生产制造基地,共集聚产业链企业92家。全球每12.5支铝电解电容器中,就有一支产自益阳。通过数智化赋能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蓄势腾飞。在和天电子“全球超级共享工厂”,程序员正在对AGV自动倒料系统进行调试,这种智能机器人能根据系统指令,按照规划路线,将原材料精准定位投放到指定设备上,不仅使工作效率提升10%,每年还能节约人工成本近20万元。主动拥抱数字化浪潮,和天电子通过数字化改造,使交货周期从7天缩短至3天,产品可靠性由万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目前,全球超级共享工厂日产能突破300万只。
益阳电容器集团和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道:材料损耗近乎为零,综合成本降低5%至6%,技术替代重复劳动,数据提升效率,充分证明新质生产力不仅能“提质增效”,更能创造实实在在的高附加值。
目前,我市共有10家铝电解电容器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6家企业即将启动改造,加快推动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益阳市龙岭产业发展中心设立1000万元数字化引导资金,对实施数字化改造的电容器企业,按比例进行奖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十四五”期间,益阳始终把先进制造业放在产业发展的首位,先后出台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产业人才20条”、“人才新政25条”,深化“送解优”行动,真金白银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年累计兑现奖补2.27亿元。在壮大电子元器件“链主”企业的同时,打好引进培育组合拳,引进投产信维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培育了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以及一大批省级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铝电解电容器产业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达30%,电子电路板产业占全省产值份额达80%。
益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投资规划与科技科副科长瞿立夏:“十四五”期间,我们立足“334”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五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十大产业链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重点开展了“智赋万企”专项行动,累计增加上云、上平台企业21000余家,数字赋能激发新活力。滚动实施十大产业项目,信维电科、三立诚、长天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