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益阳日报头版头条丨资阳区经济发展从“半年稳”迈向“全年好”
发布时间:2025-09-23 08:41 信息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谢辉 熊瑛 夏佳伶 浏览量: 【字体:


文字原载于《益阳日报》2025年9月22日A01版

  何氏兄弟、佰泰莱、瑞翔浩、惠展等项目新投产;明正宏二厂、易迅达、华光科技、诺泽生物、维胜科技二期等22个项目新开工,预计达产后可新增产值29亿元以上,税收2亿元以上……连日来,资阳区项目建设喜报频传,继上半年经济全面开花之后,该区正视挑战加压奋进,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发展从“半年稳”迈向“全年好”。

  上半年,资阳区秉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稳增长政策精准落地,有效延续并强化了经济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表现稳健,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潜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资阳区GDP同比增长6.5%,增速较全市平均高0.4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一。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上半年资阳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8亿元,增长47.24%,增速居全市第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为全年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生产方面,积极推广应用良种、良机、良法,主动抓好防汛抗旱,26.81万亩早稻喜获丰收。工业经济方面,规模工业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工业用电量增长14.3%,全区近4成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增速在30%以上,产值过亿元企业达66家。扩大需求方面,完成立项争资16.942亿元。1个省级、50个市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8%、75%。明清古巷自开街以来持续火爆出圈,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00万人。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4.99亿元、对外投资额1996.93万美元,均居全市第一。

  区域经济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主要指标承压前行、深层矛盾问题交织、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等问题和挑战,资阳区聚焦关键精准发力,以务实举措打好经济攻坚主动仗,描绘“全年好”蓝图,力争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扭住项目“牛鼻子”,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资阳区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加大项目谋划、招引、建设力度,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分夺秒抢进度。对在建的基建项目和产业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紧盯城市更新改造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前介入指导,完善入库要件,做到应统尽统、及时入统。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定位,聚焦现代服务业、产城融合、文化旅游、乡村振兴、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

  激活消费“主引擎”,加速释放内需潜力。资阳区不断提升传统商圈能级,做大做优明清古巷、商业步行街核心商圈,推动优化业态、升级品牌、改善体验,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提升商业氛围和吸引力,打造“资阳不夜城”,打响“益阳味道醉美资阳”品牌。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串联明清古巷、紫薇村、云梦方舟等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康养体育等融合消费。

  打好招商“主动仗”,着力培育新增长点。资阳区坚持“外引新量”和“内生增量”并重,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质效。突出精准专业招商,紧盯PCB产业链上下游,锁定目标区域和目标企业,开展定向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创新招商方式方法,主动适应新形势,从拼优惠政策转向拼营商环境、拼产业生态,从单一项目招引转向全产业链布局,找准用好资阳独特比较优势,立足资阳产业基础和发展形势,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包装、推介。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落实落细助企纾困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断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